这不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故事
晚饭时,收到一条微信,“杨总走了,你知道吗?”
我顿了顿,斟酌着回了两个问号,我觉得,也许我理解有误。
“杨总三天前走了,今天下午举行告别仪式,刚结束”。
竟真如此。
发信人是章总,八年前,我在博鳌,他是总经理,杨总是老板。
第一次见到杨总时,我刚从上一家公司愤而离职。失业的两个多月里,我四处求职,却屡屡无果,一腔激愤渐渐被挫败感消磨殆尽,人有点丧。
杨总好像没有觉察出我内心的溃散,专注于介绍他的项目,这方面我恰好擅长,所以不同于前几次饥不择食似的应聘,这一次敲对了门。
倒霉的日子终于挨过,我面试成功。职业生涯在落魄了三个月后,急转直上。
我犹如重获新生,把杨总当成了恩人。我报恩的方式,是把项目资料烂熟于心,把工作做好。
可惜的是,几年后,杨总的项目参股方复杂起来,我渐渐疲于应对工作以外的虚耗,这时,原来的公司又伸出橄榄枝,我反复思量,决定离开。
我约了杨总见面,要当面把工作资料和车交回给他。
他不收,让我留下,即便我说我要回到原来的公司,他也坚持说,你回去一样可以继续帮我做事,就这样吧!
既然可以多赚一份工资,我自然愿意多辛苦一点。就这样又兼职了几年。期间,他的司机,章总,财务总监,时常来电话,从他们口中,我陆陆续续听说了一些不寻常的传闻,可我没办法把他们口中的杨总和我认识的杨总对应起来。
我觉得,别人的评价于我无关,我只要记住,这个人,在我仓皇无措、捉襟见肘的时候,救我于水火。
虽然是这样的想法,可我并没能再为他做些什么。再后来,我随公司搬迁到另一个城市。
他偶尔会发来信息,问我是否回来了?他又开了一个项目,有些事,要问问我。
我总是歉意的回答,我还没回呢,您有事尽管安排,我来完成。
现在,这些工作,这一个个文件夹,还在我的云盘待命,它们的主人却已经撒手人寰。
世事无常。真是无常!
章总说,杨总几年前突发疾病,抢救了八天。后来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可是杨总术后不注意保养,戒了的烟又捡了起来,还总是通宵打麻将,打完麻将又陪朋友去打早场高尔夫,生生把身体消耗垮了,不过是四十多岁人,已经须发皆白。这次,是突发心梗,在酒店走的。
我默默看着这些信息,无言以对。他说的人,我好像不认识。我只记得那个在上岛咖啡面试我的小个子中年人,神采奕奕讲着他的项目蓝图。
他不知道,坐在对面的我,内心是多么忐忑的渴望着他这份工作。
他也不知道,他的一个决定,对于我和我家人的意义。
而我,并没有和他的公司共同进退,也没有在节日发出祝福短信,除了工作,我没有别的方式能表达我的感谢。
我没能多说一句谢谢。
真是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