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64-107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不论是语言、精神或身体的暴力,还是家庭、部落以及国家的暴力。(双方都没有承认内心的恐惧。)
✌比较也是一种评判。
比较蒙蔽了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作者丹·格林伯格(Dan Greenberg))
✋回避责任:受说不清楚的力量驱使、个人情况成长经历自我形象、其他人的行为、机构的规章制度及政策、性别角色社会角色或年龄角色、无法控制的冲动。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作者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
🤗“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技术的进步最终被用来摧毁人类,那么,并非是暴行导致人类的灭亡,当然,更不能说是复仇行为使人类灭亡……人类的灭亡,却是因为现代人唯唯诺诺、缺乏责任感,毕恭毕敬地服从各种命令。我们所看到的悲剧和马上就要看到的更大悲剧,并非是世界上反抗的人、不服从的人增多了,而是唯命是从的人、听话的人越来越多。”(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那些不得不做的事情有的是因为自己需要,有的可以拒绝)
法国作家乔治·贝尔纳诺斯(George Bernanos)
🤔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异化的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道德评判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将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人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进行比较也是一种评判,它会蒙蔽对人对己的爱意。异化的沟通方式还淡化了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责任意识。此外,强人所难也会造成心灵的隔阂。
🤓观察&评论
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
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
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我们说有的人懒惰
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
我们说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说他学习方法有区别。
因此,我得出结论,
如果不把事实
和意见混为一谈,
我们将不再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