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共读读书读书笔记

有书共读004 | 情绪的前世今生

2017-02-25  本文已影响33人  肚财神

每天8分钟,每周共读1本书
有书共读004——《沟通的艺术》

今日导读

前两天我们一起了解了自我的认同和知觉,今天继续来读《沟通的艺术》第4章:情绪——感觉、思考和沟通

坏情绪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特别是愤怒、生气这些极端情绪,我们事后都特别后悔,心想自己当时怎么就那么傻呢?!

我是个内向的人,尽管我已经知道内向和外向没有好坏之分,但无法排解的情绪仍然使我非常困扰,我的网名“陶肚”也正源于此,取大肚能容之意。

然而,即使再能容,也有一个极限啊!所以,容纳情绪没有用,关键的是学会如何排解情绪。

读这一章的时候,我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今天先谈第一个问题:情绪到底是啥?

情绪到底是什么呢?你可以先思考一下。

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

情绪是一种情感的状态,它比感情、感觉、情感等更广泛一点,通常通过特定的事件触发而产生。——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od_(psychology)

所以,也许用“心境”这个词来解释情绪更为贴切,也更便于理解。心境就是内心的一种情感状态,就像海水一样,大部分情况下,它是比较平静的,而极端天气来临,它会掀起惊涛巨浪!

所以,情绪也分有好的坏,而有时我们也用情绪特指不好的情绪,比如“他现在有情绪了”。

我们都感受过情绪,那么情绪都有哪些组成部分呢?

1.生理反应

当一个人有强烈的情绪时,身体会出现许多变化。

例如,人在害怕时会产生心跳增加、血压上升、肾上腺素分泌激增、血糖浓度提高、消化作用减缓以及瞳孔放大等现象。

这种状况就像“涨潮”,一下子会把我们的理智淹没,通常不利于问题解决。

2.非语言的行为反应

情绪来了,我们会不由自主的做一些举动,比如叹气、弯腰低头、做手势等等。

大部分情况是情绪导致了这些反应,而有时也会反过来,行为导致情绪变化。

研究者在1983年做了一个实验,当参与者根据指示通过脸部肌肉做出反应,虽然并没有外界刺激,却真的产生了害怕、生气、厌恶、惊讶、悲伤等不同的情绪,参与者的身体也开始出现相应的反应。

所以,这些行为与情绪并不是因果关系。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如果想改变自己的情绪,先改变自己的行为,是一个非常直接的方法。

比如,习惯性的叹气会影响好情绪,而平时多微笑,我们的心情会瞬间跟着好起来。



根据这个理论,你也可以开发出更多改变情绪的方法。

3.认知的诠释

认知决定了我们的情绪状态。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发现,改变对一件事的诠释会影响他感受这件事的方式,也就是情绪状态。

他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注意到当我在演讲时我会冒汗,我猜我很焦虑。如果它经常发生,我可能会觉得自己是一个“焦虑的人”。

一旦我有了这个标签,我就必须回答“为什么我是焦虑的?”然后,我的大脑开始自动寻找一个合理的解释。

当我注意到有一些学生起身离开或者心不在焉时,我会认为我的演讲不够精彩,虽然我想成为一个演讲高手,但实际上我的表现很乏味。

下课后,有很多学生说:这里太热了,我一直在出汗,无法专心听课。

刹那间,我不再是“焦虑的”或“令人乏味的”了。

可以想象,如果有人通过认知诠释,把学生离席想象成“他是被尿憋的”,或者“他昨晚肯定没睡好”,那么他的情绪自然就会稳定很多。

4.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也是情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体验到的情绪有不同的强度,用语言表达这些很重要。

而研究表明:用明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会缓解痛苦,用明确的语言表达对方的情绪,能让对方感知到他可能没有察觉到的情绪,从而提升我们的沟通能力。

当你很生气的时候,说出“我很生气”与只是闷在肚里,表现出生气的生理和非语言表达要好的多。

一方面,对方马上确认了你很生气,如果谈话还没到剑拔弩张的地步,他一般会采取一些措施缓和气氛;另一方面,你把自己的感觉说了出来,自己的情绪马上得到了一定的释放,通过语言的缓冲,你的理智说不定会回来。

所以,能够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负面情绪的人,比只通过生理和行动表现出情绪的人要健康的多。

总结与评论

我的评论

情绪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我们可以通过感知这四个部分了解我们自己的情绪。

我们可以有意识的观察一下自己和周围的人,情绪来的时候,自己和他人都有什么样的表现?通过上面的方法能不能缓解我们的情绪?

<END>


知识本身不是力量,“知识+持续的行动”才是!

我是陶肚,希望今天的文字对你有所启发(点击名字可以关注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