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家以何为?

2019-07-15  本文已影响0人  zhu_weiping

        最近发生的杭州小女孩被陌生租房客带走,并以悲剧收场的事件牵动着互联网生态圈中的每一个人,尤其是每一个为人父母者,推人及己,这种锥心的痛疼感弥漫开来,各种痛惜和反思,无不浸润着人性的关辉以及对生命的叩问。

        这些年来,这类悲伤的事件每隔一段时间总是呈周期性的迸发,每当关键词是儿童时,我都尽力的避免去直面事件相关的音视图文,我千百遍的承认我是一个懦夫,我深知我的心理的脆弱程度无法承受事件带来的冲击,这种潜意识中的逃避,也让我承受一丝漠然的诘问,虽然也在一直反思何以为家,家以何为这样细腻的人生问题。

        人之初,性本善。

        在动物群体中,人类是唯一有着被复杂情感交织融合的实体,婴儿从出生到五、六岁都不具备任何生存能力,这也就意味着人类要将更多的时间、精力、资源投入到哺育这一弱势的群体中,乃至一代代的薪火相传,成就了伟大的人类文明与社会形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儿童的事件自然是社会运行中最敏感的一颗神经。

        2015年,叙利亚3岁小难民海滩遇难的照片轰动世界,直接影响着西方世界对难民命运的担忧与人类命运的思考。

        在国内,这类问题何尝不是随时随地都可能上演着,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乡村文化的消解,以及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农村的家庭结构、功能、生活方式、村落文化、家族制度、社会关系都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这种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在每一个孩子内心深处一定都有一个悲伤的童年往事。

        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块的孩子,童年是不完整的;为人父母者终其一生为生活奔波,家庭生活的不完整,也是件令人遗憾的事情。杭州小女孩的悲剧事件,其孤独的生长环境为今天悲剧的发生不得不说埋下了一定的伏笔。

        父母可以不生活在一起,但对孩子的关爱不可中断。

        人类的列车正在热火朝天的驶向未知的世界,对死亡的恐惧虽是人性使然,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尽力避免当孩子找不到父母时造成的惊慌失措与身心伤害,这应该也是我们成人世界里的生存信念,生活再难再苦,咬咬牙总能过去,总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圣严法师说:慈悲没有敌人,愿这个世界的人们彼此慈悲,让社会的悲剧消解于无形;愿这个阳光下的生灵尽享天年,彼此搀扶走过共同的岁月;愿我们的下一代幸福快乐的成长,在复杂的人性世界里被温柔以对,悲剧不再发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