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每天记事读书笔记

10.16读书笔记:家为何会伤人?懂事的孩子为什么很难成为自己?

2018-10-16  本文已影响39人  氺梦

一、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2018.10.16  星期一  阴

今天开始阅读《家为何会伤人》第二章“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里面关于父母的爱与孩子的成长有如下观点:

1、一旦孩子得到的爱足够了,形成了一个健康的自我。他会很爱父母,但他做事情,首先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而不是服从父母的言语。

2、顺父母意的最佳前提是,孩子缺乏存在感,他的价值感都有赖于父母乃至整个社会的认可。

3、一个人之所以对别人的反应极度在意,如《人间失格》中写到的“别人寥寥数语的责备,对我如晴天霹雳”,都是因为对方好的反应会让他有短暂的存在感;而对方坏的反应,会让他的存在感瞬间崩毁。

4、中国的妈妈第一缺乏尊重孩子感受的意识;第二即便有这一意识,但因与自己的感受缺乏链接,而难以给孩子的感受以确认。

5、一个人太脆弱,很少是宠出来的,而多是幼时没被看见。

二、“懂事”与“自我实现”的两难

我们从小在“要懂事”的教育理念中长大。

懂事,多用于形容孩子能体谅大人的辛苦不易,能做的事情自己独立做,能为大人分忧解难,不无理取闹,也不让大人操心。

如果孩子是在“要懂事”的教育理念下长大的,“懂事”很容易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显著的特征。

那么,这样“懂事”的孩子长大想要成为自己,则会很艰难!

1、懂事,所以体谅

所以,小时候体谅和感同身受父母的不易成为了懂事孩子的天性。

长大后,优先考虑周围人的感受也成为了懂事孩子的惯性。

他会首先站在对方的立场,并考虑大人或对方的感受。

然而,他自己的立场,自己的感受,他只能残酷地去无视,无情地去抑制。

他们会活得痛苦!因为有所顾忌,做事难免会畏畏缩缩,瞻前顾后;既想不顾一切地去作为,又担心会因此令身边的人伤心。

他们会活得纠结!因为在意别人的想法,然而又无法忽视自己内心的声音。

他们会活得没有自我,没有存在感!因为生活中充斥亲人、朋友、朋友或者其他人太多的看法、意见和感受。但凡相关都要考虑一番,最终没有了自己。

他们忘了去先做自己,先成就自己,先实现自己的感受。至于别人的看法、意见和感受,由别人自己去实现就好了。

2、懂事,所以听话

我们也很容易听到这样的话:你要懂事哈!听妈妈的话,把**做好!

因为懂事,懂得体谅父母的感受,所以不忍拒绝父母的意见,不忍让父母难受。

但是,听父母的话按父母的意见做,父母固然开心了,但我们自己呢?

有时候,我们既不赞同父母的观点,也不认可父母的做法,但我们却要“坚定不移”地去执行。尤其是父母声泪俱下地表示自己的伤心,哭诉自己的不易,或者用健康或分离做威胁的情况下!

我们感到无助,感到伤心,感到无能为力。我们有伤有痛有怨,却️无摆脱之路。

我们一路“听话”,一路无助地长大。我们小时候听父母的话,长大后听老师朋友领导同事的话。

我们自己的“话”,因为开始总是被否定,所以我们慢慢不说,然后我们慢慢不做,最后我们没有自己的“话”,或者我们自己的“话”是对是错从未执行也未验证,我们干脆不听不做不管不顾自己内心的“话”了!

3、懂事,所以“孝顺”

中国有句古话叫“百事孝为先”,一直被视为中国的传统美德。

我一直深以为然,直到有一天,我和母亲因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家务事争论不休时,我的母亲突然泪如雨下。

她的理由是,她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受尽了世间冷暖。然而,作为她女儿的“懂事”的我,竟然公然和她唱反调。

她很伤心地说,百事孝为先,就是说要事事都要顺着父母的心意去说去做。她希望我能“懂事”,懂得体谅她的感受,给她道歉。

我不禁哑然,却也无言以对!心里难受又不肯低头认错,只能陪她一起伤心流泪。

中国很大一部分父母认为,孩子懂事,孩子孝顺,而“百善孝为先”的“孝”就是“孝顺”的意思。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不法认同却也无从反驳。直到现在突然茅塞顿开:

“百善孝为先”的“孝”不是“孝顺”而是“孝敬”的意思,是让子女们赡养父母尽心尽力,敬重父母的养育之恩,而并非让子女事事顺从父母的意志。

子女们懂事,但也并不希望自己因为懂事,所以“孝顺”,然后成为一个顺从而没有自我的人。

4、懂事,所以难以成为自己

我们懂大众的感受,懂亲朋好友的感受,懂领导同事的感受……我们唯独忽视自己的感受!

我们听大众的话,听媒体时尚的话,听亲朋好友的话……我们唯独不听自己的“话”!

我们关注大众的存在,关注媒体时尚的的存在,关注亲朋好友的存在……我们唯独关注不到自己的存在!

我们成年却活成懂事“孩子”的模样,过着没有“成为自己”的生活!这是多么的可悲!

三、纪伯伦《论孩子》,献给所有的父母

图片源于网络

你的儿女,

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

却并不属于你。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

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

也不在过去停留。

图片源于网络

你是弓,

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