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读书笔记:家为何会伤人?懂事的孩子为什么很难成为自己?
一、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4164513/bf7f81b4df448115.jpg)
今天开始阅读《家为何会伤人》第二章“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里面关于父母的爱与孩子的成长有如下观点:
1、一旦孩子得到的爱足够了,形成了一个健康的自我。他会很爱父母,但他做事情,首先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而不是服从父母的言语。
2、顺父母意的最佳前提是,孩子缺乏存在感,他的价值感都有赖于父母乃至整个社会的认可。
3、一个人之所以对别人的反应极度在意,如《人间失格》中写到的“别人寥寥数语的责备,对我如晴天霹雳”,都是因为对方好的反应会让他有短暂的存在感;而对方坏的反应,会让他的存在感瞬间崩毁。
4、中国的妈妈第一缺乏尊重孩子感受的意识;第二即便有这一意识,但因与自己的感受缺乏链接,而难以给孩子的感受以确认。
5、一个人太脆弱,很少是宠出来的,而多是幼时没被看见。
二、“懂事”与“自我实现”的两难
我们从小在“要懂事”的教育理念中长大。
懂事,多用于形容孩子能体谅大人的辛苦不易,能做的事情自己独立做,能为大人分忧解难,不无理取闹,也不让大人操心。
如果孩子是在“要懂事”的教育理念下长大的,“懂事”很容易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显著的特征。
那么,这样“懂事”的孩子长大想要成为自己,则会很艰难!
1、懂事,所以体谅
所以,小时候体谅和感同身受父母的不易成为了懂事孩子的天性。
长大后,优先考虑周围人的感受也成为了懂事孩子的惯性。
他会首先站在对方的立场,并考虑大人或对方的感受。
然而,他自己的立场,自己的感受,他只能残酷地去无视,无情地去抑制。
他们会活得痛苦!因为有所顾忌,做事难免会畏畏缩缩,瞻前顾后;既想不顾一切地去作为,又担心会因此令身边的人伤心。
他们会活得纠结!因为在意别人的想法,然而又无法忽视自己内心的声音。
他们会活得没有自我,没有存在感!因为生活中充斥亲人、朋友、朋友或者其他人太多的看法、意见和感受。但凡相关都要考虑一番,最终没有了自己。
他们忘了去先做自己,先成就自己,先实现自己的感受。至于别人的看法、意见和感受,由别人自己去实现就好了。
2、懂事,所以听话
我们也很容易听到这样的话:你要懂事哈!听妈妈的话,把**做好!
因为懂事,懂得体谅父母的感受,所以不忍拒绝父母的意见,不忍让父母难受。
但是,听父母的话按父母的意见做,父母固然开心了,但我们自己呢?
有时候,我们既不赞同父母的观点,也不认可父母的做法,但我们却要“坚定不移”地去执行。尤其是父母声泪俱下地表示自己的伤心,哭诉自己的不易,或者用健康或分离做威胁的情况下!
我们感到无助,感到伤心,感到无能为力。我们有伤有痛有怨,却️无摆脱之路。
我们一路“听话”,一路无助地长大。我们小时候听父母的话,长大后听老师朋友领导同事的话。
我们自己的“话”,因为开始总是被否定,所以我们慢慢不说,然后我们慢慢不做,最后我们没有自己的“话”,或者我们自己的“话”是对是错从未执行也未验证,我们干脆不听不做不管不顾自己内心的“话”了!
3、懂事,所以“孝顺”
中国有句古话叫“百事孝为先”,一直被视为中国的传统美德。
我一直深以为然,直到有一天,我和母亲因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家务事争论不休时,我的母亲突然泪如雨下。
她的理由是,她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受尽了世间冷暖。然而,作为她女儿的“懂事”的我,竟然公然和她唱反调。
她很伤心地说,百事孝为先,就是说要事事都要顺着父母的心意去说去做。她希望我能“懂事”,懂得体谅她的感受,给她道歉。
我不禁哑然,却也无言以对!心里难受又不肯低头认错,只能陪她一起伤心流泪。
中国很大一部分父母认为,孩子懂事,孩子孝顺,而“百善孝为先”的“孝”就是“孝顺”的意思。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不法认同却也无从反驳。直到现在突然茅塞顿开:
“百善孝为先”的“孝”不是“孝顺”而是“孝敬”的意思,是让子女们赡养父母尽心尽力,敬重父母的养育之恩,而并非让子女事事顺从父母的意志。
子女们懂事,但也并不希望自己因为懂事,所以“孝顺”,然后成为一个顺从而没有自我的人。
4、懂事,所以难以成为自己
我们懂大众的感受,懂亲朋好友的感受,懂领导同事的感受……我们唯独忽视自己的感受!
我们听大众的话,听媒体时尚的话,听亲朋好友的话……我们唯独不听自己的“话”!
我们关注大众的存在,关注媒体时尚的的存在,关注亲朋好友的存在……我们唯独关注不到自己的存在!
我们成年却活成懂事“孩子”的模样,过着没有“成为自己”的生活!这是多么的可悲!
三、纪伯伦《论孩子》,献给所有的父母
![](https://img.haomeiwen.com/i4164513/e4658a2cadabb0e1.jpg)
你的儿女,
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
却并不属于你。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
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
也不在过去停留。
![](https://img.haomeiwen.com/i4164513/77d5020b9e3bae3f.jpg)
你是弓,
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