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研究_论文
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研究_论文摘要 I查看完整请+Q:351916072获取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ERP(企业资源计划)与现代科学管理的联系也日益紧密。在众多企业中,ERP无疑是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现代科学管理理论结合的鲜明产物。在企业管理经营过程中,内部控制也逐渐被企业管理层提上日程。本文使用个别案例法,通过对已实施ERP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能够为更多企业在ERP环境下实施内部控制提供更多有效的经验,防止同类重大错误的发生,能够为更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 HM000154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引言 1
第一章 企业ERP系统及其控制原理 1
1.1 内部控制概念 1
1.2 ERP系统及其控制原理 2
1.2.1 ERP系统 2
1.2.2 企业ERP系统的特点 2
1.2.3 企业ERP系统内部控制原理 2
第二章 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4
2.1 盛威尔公司ERP系统介绍 4
2.2 内部环境与ERP控制问题分析 6
2.3 风险评估与ERP控制问题分析 6
2.4 控制活动与ERP控制问题分析 8
2.5 信息与沟通与ERP控制问题分析 9
2.6 内部监督与ERP控制问题分析 9
第三章 优化ERP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10
3.1 树立依靠ERP系统优化内部控制的理念 10
3.2 ERP系统对内部控制要素影响的优 11
3.3 企业应把握内部控制重要环节 11
3.4 企业应加强系统化的流程管理 12
3.5 构建实时信息处理系统 12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本文将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程序划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方面,并进行阐述,进而结合已实施ERP的企业的经营过程及结果,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进行研究,分析内部控制五个要素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比如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发挥ERP先进管理平台的前提,ERP并不能有效结合内外部环境对风险预警的指标进行合理分析等。最后本文提出了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的五个措施,如利用ERP系统对内部控制要素进行优化,树立利用ERP完善内部控制的理念,企业应抓内部控制主要环节等。查看完整请+Q:351916072获取
关键词:ERP;内部控制;要素;优化措施
第1章 企业ERP系统及其控制原理
1.1 内部控制概念
美国COSO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下列各类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根据我国最新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五个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
1.2 ERP系统及其控制原理
1.2.1 ERP系统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是以先进管理流程、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及管理理念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主要面向制造行业进行物质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集成一体化管理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ERP是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系统,它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
1.2.2 企业ERP系统的特点
企业ERP系统把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包含企业内部运营的所有环节并且还包含供货商、分销网络和客户的供应链。企业内部具有协同作用的支持子系统是由企业内部运营的各个环节组成的,如财务、市场营销、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质量控制,以及对竞争对手的监视管理等。
企业ERP系统能够利用现代电子和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方便快捷地对供应链上的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监控、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管理、投资管理、经营风险管理、决策管理、获利分析、人事管理、实验室管理、项目管理、配方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环节实施有效的管理。
1.2.3 企业ERP系统内部控制原理查看完整请+Q:351916072获取
一方面,ERP系统中的各种计划体系的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如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另一方面,ERP系统会在事务处理发生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能方便追溯资金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便于进行事中控制并实时做出决策。
此外,计划、事务处理、控制与决策功能的实现使得企业管理结构从“高耸式”组织结构成功转变为“扁平式”组织结构,缩短了企业对应对市场动态变化的所需花费的响应时间。
具体到ERP系统进行内控的过程分为:
1.事前控制
(1)预算控制。公司整体目标将被分解成具体的控制方案和明确的控制标准,并由对应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负责。该系统会自动对比经济活动发生的实际情况与既定的预算目标,不符合规定的业务操作将会被系统否决或由相关授权机构决定。
(2)授权控制。员工对系统的操作权限是由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对应员工的岗位职责所确定的。通过ERP系统进行授权控制的好处是可以提高控制的客观性,在控制过程中克服了人为的因素,以确保相关政策严格执行。
2.事中控制
(1)业务操作控制。以传递中的信息为线索,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为标准,通过环境设置、事项驱动、条件选择等软件技术将费用报销、采购和销售循环、库存管理等经常性业务的流程加以规范,并将其体现在系统中。在日常业务过程中,系统会自动拒绝不符合规定的操作步骤。
(2)会计系统控制。该类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会计科目。通过设定一套名称与内容完整,归类难度适当的会计科目,规范会计处理与核算过程,方便提取监管信息。财务政策。系统将会自动根据预先设置的标准完成费用摊销、折旧计提等工作,杜绝利用相关政策进行人为调整会计利润的现象。会计报表。直接根据会计账簿,通过使用取数公式生成数据真实、完整的会计报表。
3.事后控制
(1)数据核对。系统将自动把内外部数据的发生额及余额与指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比较,检查是否符合设定的标准,并及时将异常情况提交给相关的监控部门。
(2)风险评估。根据企业面临的筹资风险、经营风险、投资风险、环境风险等,设计风险模型,并转化成具体的风险指标和控制项目。根据风险模型,系统将定期搜集的相关数据还原成企业面临的风险状况,并生成风险评估报告。
(3)检查制度执行情况。系统根据定期搜集整理的员工日常操作,分析员工的工作内容以及行为方式是否符合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