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通识】030|拖延症:一种“病”是怎么被发明的?

2023-03-01  本文已影响0人  水磨雪

学到的知识

自我否定和痛苦循环

痛苦不是来自于行为本身,而是来自“我有问题”这样一个观念。小时候贪玩,只是有一点焦虑,但玩得很尽兴。现在一边玩,一边感到强烈的焦虑、自责、愧疚感,试图回避自我否定,而回避又进一步地验证了自我否定,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为什么拖延症难以摆脱

原因:这是一种稳态的建构。如果你把拖延症当成是“我有问题”,那种建构就处在主动稳定之中,即使外界的条件有所变化,也会通过内部的某种机制维持稳定, 难以推翻。

“拖延症”以外的建构 

改变语言,不妨先从名字开始, 不要再管它叫“拖延症”,你可以选择轻松的建构,还可以把“拖延”看成一种时间管理策略,你还可以把它建构成一种委婉的、维持自我边界的方式。

我的思考与启发

我也有拖延,并不认为”我有问题“,没有到否定自己的状态,有些事上拖延,背后的确是不想做,又不得不,拖延着,想着能用最少的时间完成,但拖延的事会一直占据大脑,也是累,换个轻松的建构,这个方式不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