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在船上,虽然孤独,但是自由
之前在网上看《海上钢琴师》,因故没有看完结尾。当看到在电影院重映的消息,突然感到这次无论如何都不能错过它了。果不其然,电影最后,伴随着船的爆炸声,我能感到周围不少人和我一样,在荧幕前泪流满面。
关于音乐,关于爱情,关于人生,这部电影的内涵太过广大,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答案。我只能切身实际谈谈自己对于它的解读,谈谈这个一辈子生活在海上的男人。
我们也许不是像1900那样的钢琴天才,没有一个璀璨的传奇人生,但我们自始至终都是和1900一样怀抱孤独的人,我们也从来不曾下过属于我们自己的那条船。
我为什么说1900是个孤独的人。你会问,他的音乐才华吸引了那么多听众,得到那么多人的认可,怎么还会孤独呢。可是你看,1900出生就被抛弃在船上,直至死亡也不曾知道父母是谁,连名字1900也只是一个代号。唯一的亲人收养他的铲切身实际煤工老丹尼也在工作丧生。在船上长大,他的周围全是蓬头垢面的铲煤工,除了音乐,他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朋友。看似有很多欣赏他音乐才华的人,当他和莫顿的比赛结束,观众全都退散,他孤独落寞的身影旁只有一架钢琴。
《海上钢琴师》——在船上,虽然孤独,但是自由围观的观众只关心比赛的输赢,只关心他的琴声,没人想去了解他的想法,他的故事,或者,他为什么叫1900。在影片中,他拨打一个陌生的号码只为了找人聊聊天,却被当成神经病。
这就是他的孤独,他所怀抱的孤独。
他在海上来来回回的航行中,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怀揣着美国梦的人。他从未下船,他不知美国到底是什么样子,他只能在脑海中构建着一幅又一幅属于自己的土地,一片又一片窗外的美景。这一切从未改变,直到他遇见一个女孩。可直到那个让他心动的女孩下了船,他也没有勇气向她袒露心意,他所敢做的只是在她睡觉的时候偷偷跑进船舱献上一吻。一首极可能畅销的曲子诉说着他全部的情思。
《海上钢琴师》——在船上,虽然孤独,但是自由他决定为那个女孩下船去,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想听一听大海的声音。”在我看来,只有爱情,才会给予人如此大的勇气。当他准备好下船,面向一个全新的世界,所有人都为他祝福。是啊,在他们看来,这座船对于他实在是太小了,他的音乐不应该困在这一方海上。他穿戴整齐,提着皮箱,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踏上舷梯。外界广阔的世界就在眼前,只需一步。
可他终究还是没能跨出这一步,他回到了船上。影片结尾他说,“阻止我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无法看见的东西。”
这是他的懦弱,十分真实的懦弱。就像孩子面对未知一般的恐惧,他没能跨出那一步。这也正是我感到共鸣的地方。
我们所有人,恐怕都摆脱不了这种懦弱。在生活中,有多少人能鼓起勇气跳出舒适圈,去挑战未知的生活呢?都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又有谁能勇敢地跨出这一步呢?生活中大多数,都像1900一样,哪怕在船上粉身碎骨,也没有勇气踏出那一步。
但在我看来,这种懦弱,并不可耻。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合群,要从众,不能做个异类,不能离开轨道。然后我们与生俱来的个性被消磨殆尽。生活中常常可见,有些不爱社交,不喜欢凑热闹的人被称作不合群,被叫做性情孤僻。正如1900守着那艘船,从不踏上陆地。
我想问,难道对于1900来说,踏上陆地真的就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吗?对于我们,努力去合群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吗?我看未必。在船上,1900才是1900,虽然孤独,但是自由。就像被称作“不合群”的人,呆在自己小小的一方天地,做自己的主角,为自己弹奏,岂不快哉。我们不必每天强颜欢笑,努力合群,搞得自己疲惫不堪。我们也不必担心被淘汰而去融入格格不入的圈子。
我们都需要学会像1900一样,为自己而活 。哪怕在船上就会粉身碎骨,也要坚守自己的那条船,像影片结尾1900就算没了钢琴,也能对着空气演奏出华丽的乐章。
在船上,虽然孤独,但是自由。愿你我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