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记:卫国之所古村落
原本计划着要一大早赶来这里,不想抵达时已日照三竿,天已大亮,打鸣的公鸡也懒得再去“亮嗓”。青岛市即墨区丰城镇雄崖所,在固守平静安宁的日子中度过了600多个春秋。
“雄鸡报晓”,像是“中国版图”发出的和平之声,从古至今未曾改变。现实中的雄崖所村就是那个“鸡叫听三县”之地,醒世了“明朝那些事儿”。响彻了戚继光抗倭、雄崖所御寇的历史回音。
雄崖所离青岛市中心有80公里的距离,属山东半岛西北部的海防前沿,明朝时期隔海相望的“倭人”,常常借着洋流和环境变化进犯我国山东沿海,搞得当地的百姓生活“鸡犬不宁”,为了抵御外寇侵扰,明洪武年间朝廷下令在“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 雄崖所就成为海疆防御的一个“要塞”。
如果说今天国防建设中“军民融合”发展的构建,还要追溯于祖先“军民合一”的管理体制呢。那时军令一下,来自全国各地的“军户”,携妻带子来到雄崖所,与当地百姓融合杂居,一面戍守海疆,保家卫国,一面建城筑屋,开荒屯田,将“平战结合”的传统延续到至今。
古代的“军事制度”还依稀留有一些影子,登上城楼“我思故我在”!在我国北方有世界文化遗产,明清建筑“平遥古城”,雄崖古建风貌却与其大不相同。
那边多深宅大院,票号镖局,一派祥和,这方却是屋舍俨然,幕天席地之临战简约,如了《空城计》唱词: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山影,原来是朝廷要发兵……。
岁月沧桑,雄崖所古城被完好地保存下来,要感谢 “兵勇”的世代子孙,是他们重振了“威武之师”精神,让踞守国门的形象扎根在人们心中,他们见证了自己的先辈——古代军人的“家国”情怀。
因此,人们对于历史上的老城、老区乡亲心怀着无比的敬意,在丰城老乡依莲姐倡议下,旅行的团友开展了“精准扶贫,农产品义买活动”,只为帮助当地老乡们增加一点收入;同行的伙伴紫云看到一个老奶奶在卖货,更是倾囊相助,也只为满足老人挣钱零花的小心愿。
古城人的那份敦厚朴实也如同城墙般坚固,“重农抑商”传统观念不曾改变,不为人间烟火的熏染,保持一份生活的恬淡。因此这里少有商业气息的嘈杂,自给自足、自产自销的自然经济依然故我……
地老天荒能够改变许多,但时光依旧带不走的是“沧海横流”。雄崖所,明代这里曾是抗击侵略的阵地,这里曾经发生过保卫家乡、保卫海疆、保卫全中国的故事,这样的 “爱国”精神应继续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