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人物人物历史

曾国藩:坚持笨拙,不走捷径

2017-11-29  本文已影响45人  佐意

曾国藩: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是晚清名臣,一生修身律己,以德求官,以治为先,以忠谋政。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齐名。

“又笨又慢平天下”度阴山老师在《曾国藩》一书中给的评价。

曾国藩:坚持笨拙,不走捷径

笨,曾国藩并不是个天才,也不是什么“神仙降世”,就是很普通的一个人。在曾国藩读书的时候,父亲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能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能去看下本书。曾国藩不懂得什么是“技巧”,怎么做就能走“捷径”,只知道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

笨的学习方式在他身上培养起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踏实精神。

拙,看起来很慢,其实却是最快的,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成功,没有遗留弊端。曾国藩秀才就考了九年,一旦开窍后,他后边的路是越走越顺。四年之后中了进士,而在他周围早早中了秀才的同学,却连个举人都没有一个。曾国藩总结自己经验说,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

拙的方法让他养成在为人处事上从不投机取巧的行为习惯。

曾国藩当上翰林之后,为了见当时军机大臣穆彰阿一面,天天写诗文呈送,一连被穆彰阿拒了十三次,后来硬是把这位军机大臣给感动了。

曾国藩带兵打仗把“尚拙”的哲理用到了极致。在平定太平天国时,曾国藩从不主动出击,日日不断修筑工事,筹备火炮,直到把太平军困得人心惶惶,再慢慢攻城。最终用四场干净利落的胜仗彻底解决了太平天国这个晚清大患。

他在创建湘军选拔将领时,专挑不善言辞的“乡气”之人,他甚至讨厌那些“善说话”的人:“将领之浮滑者,一遇危险之际,其神情之飞动,足以摇惑军心;其言语之圆滑,足以混淆是非。”故湘军历不喜用善说话之将。他招募士兵也专要“朴实少心窍”的山民。因此湘军的作风与八旗兵完全不同。彻底根绝了兵痞油滑之气。

梁启超曾说:"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左宗棠一向瞧不起曾国藩,屡屡不留情面批评他"才短","欠才略","才亦太缺","于兵机每苦钝滞"。学生李鸿章也当面说过他太"儒缓"。


曾国藩最有意义的是他的“笨拙”思维方式。这种“扎实彻底”思维方式,与几千年来中国式思维尚直觉,重体悟,却轻逻辑相悖。

那些才子文人的思绪常如天马行空,不循规矩,任意跳跃,由此很容易跳过真理与谬误之间那一小小步的距离,因此,“扎实彻底”的思维方式值得我们效仿。

曾国藩:坚持笨拙,不走捷径

每遇到一件事,我们都要从正反面去看,反复琢磨,细细分析,把每一个因素都研究考虑到位,不能有一点混不清之处,这样的分析看似很笨很拙,但是会对这件事物观察的分外透彻。

真正的聪明人都是在默默下笨功夫,细细琢磨慢慢分析,“慢工出细活”,才能对事对物做到极其严密的程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