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n教育:家长、老师焦虑的源头
焦虑:对不确定性的担心,面对不可控制事情的担心。
焦虑存在是有积极作用:提高大脑警觉和反应速度,现实性焦虑与病理上焦虑不同。
今天Ellen只讨论家长、老师对学生成长的焦虑。
家长的概念包括但不限于父母,祖父母也是家长,不论家庭形式。
孩子的成长有多少不确定的事情简直说不尽,列不清。
公交车上,祖母大声地责骂怒斥一个个子不低清秀的女孩,用力地推了女孩子一下“叫你早点儿往后走,不走,不走,现在好了吧?!过站了!”声音撕裂感太强,女孩忍耐着祖母的斥责,嘴唇紧闭,神情紧张,眉头紧蹙,身体僵硬,默默不作声,在拥挤不堪的人群注目下只想找个地洞钻进去或者赶紧下车。
另一天,另一位祖母带着学龄前孩子坐公交,“来来做这里,不要做那里。快点,……”
“我都给你讲了多少遍了,你还记不住吗?”
“你忘了吗,你不记得我给你讲过吗?”
“让你安安静静地坐好,怎么就坐不住?”
“让你好好写字,怎么就写成这样了?”
“还没写完吗?”
“怎么回事?”
“坐好,好好听。”
“如果考不好,……”
“如果不写作业,…….”
“孩子的时间太宝贵了,我们没有多少时间了。”
“我们还有…….需要学习,我们还有…..时间。”
整个Chinese社会都流行知识焦虑,而老师与家长的焦虑互相交融,互相补充,不断相得益彰,不断升级,大有走向无极限的趋势,没有尽头,没有硝烟的战场。
孩子们的焦虑是家长和老师焦虑浇灌出来的副产品。
焦虑的背后是什么?
控制欲。
对不确定的恐惧。
对未知的不可控制感。
不确定孩子是否可以考入实验班,
不确定孩子是否可以好初中,高中,大学,
不确定孩子是否能短期提高…..的成绩,
还有兴趣班考级,还有,还有,还有,还有……
穿什么衣服,
到哪里去,
选择什么出行方式,
看什么书,
学什么,
学多久,
学到什么程度,
……
孩子啊,你怎么和我想得不一样?
不是你的长相,而是你的能力,你的性格,你的行为,你的分数,
你的表现——
你的灵魂,天啊?!
孩子,哪里有义务和能力去满足家长的这么多expectation.
Ellen花了几十年也没有完全走出父母的designed expectation, but I want to help more people to live their life,just to be themselves.
Not anyone, just as you.
父母是我们终身的动力和羁绊,
很难说得清,
不评判,不评价,
我们努力地成长,费尽终身心力,
唯一想活成:自己。
控制欲,每个人都有,如何控制自己想控制亲人、孩子的情绪啊?!
恐惧,人之常情,如何在恐惧中继续生存,发展。
还记得在乌鲁木齐遇见的出租车的姐,心急如焚,想要搬去女儿上大学的城市陪读,天啊,因为自己对孩子没有自信和安全感,几乎会毁掉自己和孩子两代人的生活啊。
养儿育女,培养他们独立的能力,从尊重、信任他们和适当放手开始,不要等孩子上了大学才学习放手,又无法忍受自己的巨大焦虑,还有很长的人生路要如何活下去啊?
公家车上坐哪里都行,为何只有您说的位置是最好的,最对的呢?
孩子和我们想得不一样,能不能表达出来,他们有没有权利表达自己的看法,有没有机会不被“修改“,被真正的欣赏尊重,被接受,接受他们”本来的样子“与我们期待的样子不同的现实。
除了成绩和升学,孩子们日后人生的不确定性事件还会比这些少吗?
如何接受面对真实的不确定,这是老师和家长不得不面对的事情。
不要评论,每天对孩子评头论足,您很累,孩子也会距离您越来越远。
有个一米八多的大孩子淡淡地说:
“我只不过是现在还在吃住她的,而已,没有其他什么了。“
这个孩子的内心经历了什么,发生了什么,Ellen无从知晓,但是这个孩子很快就可以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利用高考的机缘永久离开这个家庭了,是否再回来,或者心是否再回来都不好说了。
不要把孩子越推越远,
“我是你妈啊,我哪里错了吗?供你吃喝住,还这样对我?“
也许不一定来得及问这个问题。
不要用
“我为了你好“
“我省吃俭用,为了你……“
“你知道吗?”
这些句式,太可怕。
对孩子不自信,不信任自己孩子的能力,
没有耐心等待孩子成长,
然而,没有捷径啊。
孩子,会成为我们的老师。
相信孩子,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生活能力,
被尊重,被信任的孩子长大更容易尊重他人和获得更多的支持。
非常负责的老师和家长需要:
直面自己的焦虑以及焦虑的源头。
P.S.
Ellen上海的亲身经历和听闻:
我坐在一个黄色长颈鹿卡通椅子上休息,一个长相甜美的小公主在Ellen面前气急败坏,急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你让开。“她好不容易开口说了这个句子,显然Ellen没有因为她长相好就给她出让座位,要知道Ellen奔波一天非常累了,而且要花3个半小时才能等到上海的朋友见面。
结果小公主在Ellen正对面两三米处气急败坏地捶胸顿足大哭起来,之后以外婆道歉“被惯坏了“扛走了她。
Ellen太小气了,太不近人情了,孩子耍脾气,何必当真,让一下不就好了,人家长相那么甜美,可爱美丽啊。——不好意思,自从进入教育行业,最大的人生课堂就是不能轻易妥协,培养孩子尤其如此。
又不是你家的孩子,惯坏了又如何?
Ellen没有办法回答,但是做不到。
见到大熊后,他分享了一个更可怕的真实案例,一个任性的小孩如何搅黄了一对新人的婚礼,小孩子是嘉宾带来的,但是一点点不如意就大闹婚礼,闹得非常难堪。
这些孩子的失控行为是因为失去了控制感的反应。
不如意,无法忍受不按照自己期待发生的事情,没有及时正反馈就受不了。
家长和老师的控制欲往往更强大,只是表现得更加“正当“”合理“,也因此往往互相安慰:
我是为了孩子好,我们是为了孩子好。不是吗?
其他老师也是这样,
其他家长也是这样。
Maybe,不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