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益有情九观察【二】(三)
(三)第三种观察,是观察生命的等次。
也许有人会问:佛教不是主张众生平等吗?尤其是,佛陀还提倡任何众生都不允许伤害,所有有情都要度化,那为什么要观察生命的等次呢?
当然,如果两个生命需要救助,而我们也有能力和条件营救两个生命,这种情况就不需要观察两个众生的生命等次了,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譬如说,在两个众生当中,我们只能救一个,又该如何选择呢?
再举个例子,假如有人在海上航行时,不幸掉落海中,而救生艇只能载两个人,却有七、八个人急需救援,如果此时救援的人是学大乘佛法的佛教徒,他是没有选择地随便救两个人,还是有选择地观察呢?佛告诉我们,此时还是需要有所取舍。如何取舍呢?就是观察生命的等次。
生命的等次以什么来区分呢?
1、在六道轮回中,当然人是高等的生命,除了人以外,旁生、饿鬼、地狱众生,都是低等的生命,从某种角度来说,天人、非天也是低等的生命。因为人有智慧可以修行,可以选择解脱道,如果能走上解脱道,自然可以自利利他,而其他道的任何一个生命,都不如人类,只能得过且过、随波逐流地完成自己的世间生活,无法自由地选择出世间的解脱道,更谈不上度化众生了,因此,佛陀便以此来区分生命的高等和低等。
从小乘佛教来说,无论是居士戒,还是出家人的戒,都有杀、盗、淫、妄、酒的禁忌。其中的杀生,指的就是杀人,只有杀人才会犯根本戒。
为什么杀人犯根本戒,杀动物不犯根本戒呢?在小乘戒律里面,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这说明,小乘佛法也认为生命有层次。
盗戒亦是这样,只有偷人的东西,才会犯根本戒,偷动物的东西不犯根本戒,其中也是这个原因。
当然,从生命本身来说,无论是人也好、动物也好,都最珍爱自己的生命,但是,对整个人类或者整个众生来说,某个生命的存在,对其他生命产生的影响和奉献却是不尽相同的。佛陀曾明确地说过,在整个宇宙生命界当中,如果人的因缘条件成熟了,不但可以解决自己的生老病死,还可以自利利他,可以引导其他生命解脱,因此,人生的机会非常非常难得,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与动物的生命价值有点不一样。
有人会问,佛教强调的众生平等,意义又是什么呢?众生平等是从众生自己的角度而言的——无论他的生命或是他的存在,对所有众生或者人类有没有贡献,他都会非常珍爱自己的生命,害怕失去自己的生命,就此而言,我们要尊重每一个生命,哪怕是蚂蚁、蚯蚓、飞蛾,都应平等相待,不能伤害任何一个众生,这就是佛教所特有的“众生平等观”。在这一点上,其他宗教并不这样认为。
佛陀出于全方位的考虑,确定了什么时候众生是平等的,什么时候众生是有等次之分的,分得相当清楚,不同的情况下,应该有所取舍。
这种区分方式,与生物进化论里面讲的“因为一些动物还没有来得及进化,人已经进化了,所以人类才是高等动物”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很显然,其中高等、低等的界定,并不是根据进化的程度,而是看能不能自利利他。
2、如果需要营救的生命同样是人,也需要观察:对整个生命或人类社会有贡献的,是高等的生命;只能养活自己而没有任何奉献的,就是低等生命。
应该先救哪个人呢?当然要去救对众生有利益、有奉献的人了。
在学佛的人与不学佛的人之间,只能选择救一个人的话,救谁呢?可以肯定的说,要救学佛的人。当然,这不是因为学佛的人是我们的同伴才去救,佛早已证达了自他平等,不会有这种片面、偏私的看法。但是,得到人身是很难得的机会,而信仰佛教,走向解脱道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此时我们不救他,却救了不学佛的人,岂不是太可惜了?!对另外一个人来说,他只是出于本能地珍爱自己的生命,从未有过修行的境界,只是普通的人身而已,即便失去以后,还会有机会得到,虽然机会不多,但还是会有的。比较而言,修行的机会却稍纵即逝,因此还是要救学佛的人。
如果同样是两个学佛的人,又该如何选择呢?那就要看对方是修学大乘还是修学小乘的了。虽然学小乘的人跟普通人有着很大的差别,机会也非常难得,但与学大乘佛法的人比较而言,还是有着高低差异的。
学大乘佛法的人如果能继续活下去,能有继续修行的机会,他的修行会给许多人带来幸福、带来解脱,而学小乘的人即使修行成功,最高的境界也就是自己的解脱,对众生的解脱没有太大的利益,所以首先要选择学大乘的人。
3、笔记当中还说,无论做任何一件事,如果对畜生等一些低等生命有帮助、有利益,却对人类有伤害,这件事情做不做呢?佛说,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原则上不做,但假使从细节上考虑的话,就需要有一些前提条件和要求。
反过来说,如果一件事对高等众生有利益,却对低等生命有伤害,这件事情做不做呢?原则上可以选择做,但是要观察。譬如说,以我们的能力、条件,只能救一个众生,是不是肯定要救人而不救动物呢?这个不一定,需要通过观察来决定。如果被救者是个坏人,得救后对其他生命有着极大的伤害;而动物尽管对人类或其他生命没有什么贡献,却也不会破坏其他众生的生存、生活,可以说无利无害,那么,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是宁可选择救动物。虽然救人一命是很光彩的事情,但如果后果对人类和其他生命不利,就要放弃,所以,特殊情况一定要经过慎重观察而决定。
事实上,从佛教的角度来看,确定营救对象的衡量标准,就是对整个生命或人类的贡献与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