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莫言《文学是世界的》有感
喜欢读国外的一些小说,看国外的一些电影,但总觉得不是很入流,有点乱读书、乱弹琴的感觉。
读到莫言的这篇演讲稿,看到书中出现《红楼梦》与《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书名,因为都读过,不陌生,所以就很认真的读了两遍这篇文章。
之前从来没读过莫言的作品,想来汗颜,如今拿起来,就放不下。曾经以为爱读书,便是爱上文学,其实不然。真正的文学是有深度、宽度、厚度的,但读来却不晦涩,不脱离生活,莫言的文章就是如此。
曾经看过央视纪录片《当紫禁城遇到卢浮宫》,很喜欢看。在同一个时代背景下,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莫言在德国的这次演讲中,同样提到了一个主题,那就是文学是世界的,文学乃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我喜欢看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世界上不同国家文学与艺术的碰撞,就好像我们在一个四维度或是五维度里,冷眼旁观着那个时期的异彩纷呈。
莫言写到:
“一个民族的文学有一个民族的文学个性,这种个性将此国家、此民族的文学与彼国家、彼别的民族的文学区别开来。但文学之所以能突破国家、民族的障碍,被别的国家、民族的读者所接受,并引起情感的共鸣,就在于好的文学作品必然地描写了、揭示了人类情感的共同奥秘,揭示了超越种族和国界的普世价值。”
《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伟大的小说,为此还读了很多衍生的作品,比如《蒋勋细说红楼梦》、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等,但从未与国外的同时期作品比较过。仅仅是为了读故事而读。
莫言说,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洋溢着反抗封建统治,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与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精神是相通的。这是两部形态完全不同的小说,但都是世界文学的经典。
如果那个时候,把《红楼梦》翻译给外国的读者去读,把《少年维特之烦恼》翻译给中国的读者读,该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莫言的这个演讲,突然感觉打开了我的视野,再读书的时候,我们不防纵横交叉的读。
比如读国外关于二战的作品《偷书贼》、《安妮日记》等等时,我们国家也在如火如荼艰难的抗战,这个时候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柔石、丁玲、萧红,一大批优秀作品问世,这样更能让我们接近历史,感知世界史。
文学是世界的。好,那就让文学在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人与人的交往中发挥它应该发挥的作用吧。
读莫言《文学是世界的》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