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匠人》内容运营思考
微信
一、选题
1、人物的选择:
(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的非遗类别主要为【传统技艺】,兼有【传统音乐】【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
(2)更有“故事性”、擅长把故事进行讲述的传承人。
2、非遗项目的选择:
(1)可以挖掘出深厚文化底蕴的项目。
(2)传承人在今天依然发展着的非遗项目,包括传承人对技艺进行弘扬或创新、在日常生活中对项目进行丰富的呈现、将项目持续投入生产、把项目传承给后人等方式。
(3)内容本身贴近现代人的审美的项目,或者经过包装宣传,可以给现代人带来充分、独特的审美体验的项目。
二、推送的媒介形式
(一)行文
1、非遗手记
(1)非遗背景:历史背景、现实背景
(2)传承人:背景、经历、采访中的思与言、技艺创作中的行动
(3)非遗匠造:制作工序、文化内涵
2、非遗知识
关于非遗的基础知识
(二)图片
1、内容:人物、作品、材料、环境等,朴素平实、注重细节
2、形式:与文字穿插排版,一段文字一张图片
(三)短视频
1、画面:人物讲述、人物日常活动、作品制作过程、作品细节
2、声音:主要由传承人讲述串联,内容为——
(1)非遗项目介绍:历史文化、技艺特色等
(2)个人的得意之作
(3)制作工序
(4)想法的升华
(5)对传承人的寄语
微博
一、内容
1、微信内容的提炼
2、文化热点(比如齐白石真迹在山东亮相)
3、艺术作品的展示
二、节目之外内容来源
美术馆、艺术类公众号、新闻热点等
节目优点
1、专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是展现和弘扬非遗文化的重要平台。
2、注重细节,有助于观众对非遗的深入了解;记者亲身采访对话,使非遗和传承人的呈现都更加真实、全面。
发现问题
1、文章内容有部分重复,比如图文穿插板块和“非遗手记”板块。
2、趣味性不强。
3、视频节目与观众的互动性不强。
4、没有实现变现。
个人感兴趣的项目
1、龙舞(泸州雨坛彩龙)
资料:
泸州雨坛彩龙是四川省泸州市的传统龙舞。盛行于明末清初。地处泸县、荣昌、隆昌三县交界的龙洞山上的雨坛乡,自古以来就有设坛耍龙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习俗,雨坛乡亦因此得名,雨坛彩龙也在民间作为吉利祥和的象征,口碑甚佳,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四川泸州雨坛彩龙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浪漫的龙舞表演艺术被誉为"东方活龙"。
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雨坛彩龙的表演重在一个"活"字。表演时,要求舞龙者"动于中而形于外","心有性情,手显神色",人与龙的情感交融一体。表演中,龙与宝纠缠连绵,使观赏者不仅从中领略到巨龙夺宝的恢弘气象,而且可以感受到中国龙鲜活灵动的生命情态及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
雨坛彩龙龙体造型也别具特色,与当地建于明代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龙脑桥"的主龙头极其相似,龙头彩绘精美,其形额高嘴短,双目纵突能动,下颌开合自如,形象雄壮憨愚兼而有之。龙目纵突能动,下颌开合自如,形象雄壮憨愚兼而有之。龙身长30米,共13节,龙体浑圆灵活:龙尾是长于龙头的鲢鱼状,紧随龙身起伏摇摆,舞动之中颇含诙谐,富有情趣。
传承人:罗德书
2、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鲤城)
资料:
杨阿苗民居的营造技艺区别于外地民居的主要特点有:规制严谨,风格独特,披瓦覆壁筒屋面、飞燕戬尾屋脊,红砖白石形成红白相间的墙面,“出砖入石”墙体,堆砌的水车堵,色彩斑斓的镜面墙,白色花岗石衬托的红色烟灸砖等,为其他地区民居所罕见;建筑构件配以饰件,石、木、砖雕广泛应用于脊吻、斗拱、雀替、门窗、屏风、栋梁等构件,基本上达到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艺术境界,体现 “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闽南建筑追求吉祥、和谐、堂皇的区域特征。
杨阿苗民居建筑集中体现“皇宫起”民居建筑封闭而有院落,结构严谨,中轴对称而主次、内外分明,以及艺术造型优美、雕绘装饰丰富等特点,土木工程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营造法式大木构架,建筑物的轮廓和造型具有雕塑的特性,是对中国传统建筑内容和形式的传承和发展,特别是砖石混砌和墙面的装饰及色彩纹样在中国建筑史上有它独特之处。杨阿苗民居建筑显示,闽南民居建筑技艺是中国传统建筑技艺的一个分支。在文化内涵上,处处散发传统文化的信息,既体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适应的封闭式主次尊卑尚礼氛围,又让人感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墙面的红砖拼贴和镶嵌等建筑风格,与欧洲起源于古罗马的红砖建筑和西亚阿拉伯建筑装饰处理十分类似,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研究价值。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广泛分布于闽南文化圈的泉州、漳州、厦门、台湾等地,对港澳台同胞、东南亚等地区的华侨、华人的认祖归宗、文化认同有重要影响。杨阿苗民居营造技艺于2008年以“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鲤城)”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9月由文化部捆绑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传承人:蒋钦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