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吉他的话,要不要学乐理?”
感谢各位的支持与海量的爱,开始有收入了,满屋跳。
同时开始玩知乎,今后在知乎有答案等等也会陆续po到这边,就当是留个档了——
今天的问题是: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137250/answer/150674929?group_id=823222026587234304
“初学吉他的话,要不要学乐理?”
不请自来,决定把自己在各处演讲和教课时的部分东西拿出来分享,还望海涵。
顺带一提,这一段在外头听,是要花不少钱哒!!!
决定基于人类都能看明白的常识,用再普通不过的逻辑,讲三件事:
一,乐理真的是基本功吗?
二,为什么对于绝大多数初学者,先不学乐理更好?
三,为什么绝大多数的吉他课程、教师、教材,都在说初学者都要学乐理?历史原因何在?
=-=-=-=-=-=-=-=-=-=-=-=-=-=-=-=-=-=-=-=-=-=-=-=-=-=-=-=
一,乐理根本就不是什么基本功。
我知道这么说很反常识。
不管是不是科班出身的音乐老师,都很喜欢这样直接说:乐理是基本功,乐理最重要,乐理能打好基础,所以要先学乐理,花很多的时间去学乐理。提倡一开始不学乐理,很有可能会被打上“不学无术”“急功近利”“基础薄弱”等标签,然后直接被归入歪门邪道的范畴。
但是朋友们,冷静一下,坐下来用你们的脑来想一想:
我们到底在什么时候会用到乐理?
我斗胆帮你们概括一下:
1. 写曲子。当你已经成为一名吉他/其他乐器的大师,你有编曲/原创等等需求,对乐理理解深刻,极其有用。
2. 即兴。在台上飙琴,对调式、音阶的熟练理解,可以让你把自己想表达的乐句表现得更好。
3. 表现曲子的细节,体现乐句的呼吸,通过乐理的深厚积淀,表达很多细腻的感情。
但请你告诉我,这三样技巧,哪一样是初学者用得到的呢?
初学者可能不会弹几首歌,可能谱子都认得很勉强,甚至连吉他有几根弦都半懂不懂。对于他们来说,基本功有且仅有一样,那就是——肌肉记忆。而很多老师、教程、教科书,却在学生连拨弦都拨不太熟练的时候,先扔出很多厚厚的乐理。
乐理重要吗?重要,当然重要。
乐理对谁都重要吗?不对,对初学乐器的人来说,只要基本能看懂谱子,剩下的很多艰深理论真的非常不重要。
乐理刚开始不学,等学到一定程度后再去补,可以吗?只要你初学时能看懂谱子,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
二,为什么对于绝大多数初学者,先不学乐理更好?
因为很多人初学时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去学艰深的乐理,表面上看似乎渐入佳境——
实际上离放弃这门乐器已经不远了。
原先因为种种原因,对北京等地的零基础民谣弹唱吉他入门状况进行过调查,调查样本大约有2000余人,得到两个蛮好玩的结论。
第一个结论:
85%的人在入门三个月之内,会放弃吉他。
我觉得其实这个数字,你们多少都能够感觉到。谁身边没有几个兴冲冲说要学吉他、然后吉他积了灰的朋友呢?
可这个概率高得太恐怖了。一个餐馆如果得到85%的差评率,可能早就关门了;但是85%的学习失败率,是中国的吉他入门教学界啊。这么流行的一门乐器,入门教育水平差到这个程度,然后火热了几十年啊。这种情况下,只可能说,乐器教学体系出了很根本的问题。
第二个结论更重要:
决定是否会放弃吉他的,基本只有一个因素:
初学三个月还没学会一首弹唱曲子的,基本全都放弃了。
没错,实用是王道,见效最重要。学了三个月还没法开口唱/上手熟练弹曲,那还学什么。很多人说这是急功近利,但我说这是人类本性,没有任何毛病。如果出现了85%的入门流失率,还不从教学上找原因,那当然是老师们的问题。
但老师们当然不觉得自己有问题。基本所有吉他零基础入门课,三个月的课里,会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的时间来逼你学乐理。国内卖得最好、现在还占据吉他教材销量榜首的《吉他自学三月通》,开头就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了——
“‘吉他三月通’是指用三个月的时间把书中的乐理知识读懂,而弹奏练习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哦,合着我挤出时间学琴,三个月下来,通的是吉他的乐理,但是并不能学会什么弹吉他。即使明明知道学完了还是弹不了,但还是要硬着头皮先学乐理,一学就是几个月。苦中作乐,说自己在勇攀高峰。
然后老师的课程拖得越慢,你交上的课时费掺水越多。三个月下来了发现居然弹不了什么自己喜欢的曲子,虽然老师教的课感觉也没什么问题,但自己就是“忙了起来”,就是没那么多时间练琴了。嗯,先把吉他放起来,等过一段时间,再来满足自己的音乐梦想吧!接着睡了一觉,之前努力学会的乐理知识,全都不记得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三,为什么绝大多数的吉他课程、教师、教材,都在说初学者都要学乐理?历史原因何在?
曾几何时,在入门时就学习乐理,是非常有道理的。
对于现在的少数乐器学习者来说,也确实应该在入门的时候就硬着头皮去攻读尽量多的乐理。
但在这里看着这篇文章的你,入门时候学点基本乐理就行,千万别纠缠太久。
早在数百年之前,乐器教学还是师徒制、终身制为主。师傅挑弟子,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传功,然后等弟子混出了头,师傅就光耀门楣。对师傅来说,“如何挑一个好苗子”是非常重要的功课。将大量的繁杂知识从一开始的时候直接灌进去,让那些没有足够悟性的人悄悄知难而退,自己也省出更多时间留给有潜力的学生,这是每个师傅都必须要做的事情。
后来,从这种最基本的师徒制,渐渐衍生出了音乐教学的学院系统。进入学院系统开始学习的学生,同样基本意味着终身以音乐行业为职业。吃这碗饭,当然要尽量多掌握知识,而理论课放在最开始,也很合理。注意,这里的合理,不是为了让你的学习更有效率,而是为了“让你更快地发现自己到底适不适合终身从事这个行当”,为了“让师傅第一时间发现你学得快,然后提拔你”。
对,古时候,乐理课安排在前面,不是为了让你学得更快,而是为了把你筛掉。
结果,新中国成立了,改革开放了,学院派的人们走出来了。中国进行市场吉他培训最早的一批人,除了少数自学成才的人士(仍然受到这种思维模式禁锢),大部分都来自国内的几所音乐学院。而且受体制所限,体制内部的人士才能得到最多的资源,跑到社会上教琴的朋友们,严格来说都是混得相对不好的。他们下意识采用了和学院派一样的教琴方式,跑到社会上去教课,形成了三个月一交钱、三个月一期的商业模式,一直用到现在。
他们完全没有发现社会上学琴的人绝大多数是业余爱好,对触目惊心的入门流失率视而不见,对课程结构、内容、需求都没理顺,然后直接把给专业学生的课稍微简化简化,往民谣弹唱系统上一套,就是几十年。
不信?你如果学过吉他,可以想想看:国内一大半的吉他课,在教完冗长的乐理之后,会教《童年》和《同桌的你》两首歌。为什么是这两首歌呢?
因为这两首歌一首诞生在1982年,一首诞生在1994年,正好是体制内的吉他老师们走向社会、设计出一整套教学体系的时候。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个教吉他先教乐理的设定,甚至学到一段时间后教给你八九十年代金曲的例曲,都没有丝毫改变。
也就是说——
祖宗们把乐理放在前面还有些道理,现在面向大众的入门吉他课把乐理放在前面,只是因为没动脑子而已。
就这么简单。
=-=-=-=-=-=-=-=-=-=-=-=-=-=-=-=-=-=-=-=-=-=-=-=-=-=-=-=
发了一通地图炮,下面当然要毫不意外地祭出广告。搵食不易,请谅解。
我也是一个教吉他的,北京地区上门服务,详见:http://jiayuguitar.sxl.cn
自己学了十多年琴,做了两年多的吉他零基础教学实验,也成功带出了很多很多几小时之内,就从零基础,到上台弹唱、能上年会、发朋友圈、跟女友表白的朋友们。在入门吉他领域,搞了一些新玩意儿,效果不错。
但是我们的课不是垃圾速成,而居然能在更短时间内养成更好的基本功。
欢迎联系微信david36355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