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读书营4连剽悍读书营

每一个十天,都是不枉此生的尝试

2018-05-25  本文已影响109人  凉小宜

今天是精读营复盘的最后一天,也是最后一小时,本来不打算动笔,但群里的老铁的复盘打卡,给了我鼓励,让我觉得即使没在时间内完成,我也需要这样一个仪式,让我的理清这十天的收获,因为这十天和平日的十天理应有所不同。

一、精读主题营

精读营和3月的主题营一样,我都是毫不犹豫参加的。但这种毫不犹豫感觉就跟平时的“囤课”习惯一样,来源于一种焦虑,不想错过任何觉得可以帮助自己变好的机会,但同时也担心拖延症阻碍自己真正的进步,就像这一篇成长日志一样,姗姗来迟。

越是犹豫,越要参加,越是焦虑,更应该开始。就像这次精读营所选的书籍《微习惯》给我带来的认知一样,只要开始了,就是好的,开始就是后面所有故事的起点和希望。

选择这本书是因为被书封面上的“1天1个俯卧撑、1天1页书、1天50字”吸引了。因为一直喜欢“量变会成为质变”这句话,也相信滴水穿石的力量。
拖延症的时好时坏,也是间歇性忘记初心,失去对美好习惯的培养的耐心,失去对成为优秀的人的渴望,周而复始。希望可以借由这本书的阅读,以及每天的输出打卡,重拾习惯培养的信心。

二、收获

书不是很厚,刚开始看的时候已经了解基本的脉络,前面几天已经翻完一遍。我会每天在做饭的时候再一次听着音频一边洗菜,因为看不到文字,只管用耳朵留心听着,跟看书时候所留意到的点或许也会不一样。每天根据书中的一章内容,抓住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点展开叙述感悟。脑袋里慢慢装入新的知识,而自己也在动手准备装入肚子里的健康食物,喜欢每天这样的时刻。
输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真正有内容的输入是能利于输出的。往往就是在每天动笔写的时候,写完看其他老铁行云流水般的文章的时候,才暴露出平日的输入只是浅显的尝试,输出文章更是寥寥可数。于是每次的主题营竟然成了我写作输出最密集的时候。

正是没有了然于胸的信心,每天码字也是一种压力。导致主题营开始的前几天都是每天晚上掐着点完成的,都有两次在打卡时间截止前,收到了胖灯妈的私信的担忧表情,真的让她费心了。这里也很谢谢米米排长,也是我清单营的小同桌的鼓励。也谢谢小组长十一每天张罗点评咋们小组文章的事情。谢谢组里小伙伴对我的文章提出的意见,让不知如何点评文章的我获得了借鉴,知道该如何用点评来突出一篇文章的优点。

三、《微习惯》

我没有期待这十天会完全治愈拖延,正如作者斯蒂芬·盖斯在书中所说,21天是无法养成习惯的,习惯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没有期限,但只要习惯足够的小,小到可以忽略,就没有借口不坚持,就可以随时开始,就是不完美,才开始,只要开始,才有可能变完美。我觉得这是这本书最动人的地方,对于习惯培养,我们要懂得:

1、要足够“微小”的目标

我们要清楚喜欢缓慢的大脑接受一个新习惯的原理,知道一个新习惯形成的路径。因此,设立微习惯之初就要懂得循序渐进,以超额完成代替增加习惯的数量和强度。

2、知道有助于和有碍于习惯形成的因素

不能贪心,当对每天的习惯培养感到负担时,要懂得适时调整目标,合理安排每天进行的时间点,以及一个行为适合每天做还是一周做2-3次都对自身的情况做合适的考虑。

3、习惯形成的标志

真正优秀的习惯是融入血液的,消无声息。每天完成了会有小成就,但却不会因此而觉得兴高采烈、顿时心中生出什么激昂的情绪。这才是行为成了自然习惯的标志。

4、实践才是目的

一切的文字上的理解,到认知上的提升,最后都应服务于能够为自己带来更好更积极的心态以及实践。微习惯策略最让我怦然心动的地方在于,消除一切无法对巨大目标展开努力的恐惧,从心态上放轻,却带我走出稳稳的每一小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经营,都有着自己的不易,看到群里各位老铁从不同的岗位和工作当中,对自我提升的一种坚持和尝试,是我在读书营开营之初决定留下来的原因。怎么度过这十天,也代表我们怎么度过人生每一个挑战。知道世界之大,就不会过于纠结眼前的小小困境,知道这些遥远却像在眼前的榜样,就不会一直停在原地思考,而是迈开步子去,一一经历,不枉仅此一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