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记03|孩子的渴望,我们内心的润土
此文是支教记03篇。
1-无人机与三个问题
之前学校里搞了一系列的活动来庆祝今年的国庆。学校组织了全校的师生一起唱《我和我的祖国》。
我升起了我的无人机,想航拍一段素材。不出意外,孩子们对无人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孩子们见了我总会问关于无人机的问题。主要有三个:
- 老师,这是飞机吗?
- 老师,无人机起飞是什么原理呀?
- 老师,可不可以借我玩一玩?
问第1个问题的大多数都是小学低年级的同学,他们的印象里面是有“飞机”,但是可能都没有见过飞机的图片。
遇到一个可能跟他们脑海中“飞机”的概念相似的物体时,就会去求证。
第2个问题的大多数都是小学高年级或者初中的同学。他们对飞机已经有了认识,只不过是对这种新形势的飞机的原理不是很清楚。
想去探究他们背后的科学原理,满足于自己的好奇心。
我最佩服的是问第3个问题的学生,面对他们未知的事物,敢于挑战自己的无知,去尝试新事物。而现在的我们,面对一些未知,不知所措。
这些问题源自于孩子的好奇心,源自于孩子想探究科技的热情,也源自于孩子面对无知的勇气。
2-三个问题的回答
针对第1个问题,我会回答:这是飞机的一种,还有很多形态各样、大小各异的飞机应用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我认为应当继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去探究更多的关于飞机有关的知识。
针对第2个问题,我会回答:我的这个飞机是通过4个螺旋桨来提供飞机的动力,每个螺旋桨都会有不同的转速,通过4个螺旋桨转速的调整,相互搭配去完成飞机的各种飞行姿态。那么整个飞机的设计需要很多个学科的支持。
我希望引发他们更深的思考,去看待生活中很多的现象,能逐渐脱离表象。
针对第3个问题,我会回答:现在不可以。等你的知识掌握到一定的水平,再去尝试体验科技带给人的享受。你的想法非常非常的勇敢,敢于挑战自己的未知。
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多多的去挑战他们的未知领域,把未知变已知,从已经找未知。
3-我们的好奇心?
你小时候,有没有一些未知到今天都没有解决?或者到今天成为你突出的技能或者吃饭的本事?
在我小时候,我的小学老师有一次去省城参加培训,回来以后他就给我们讲述培训的时候他感受到的先进。
他说城里的孩子们一节课就可以感受到四季的变化:
- 春暖花开的时候,教室里就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朵。
- 流水潺潺的时候,就可以听到河边玩耍的小朋友欢快的声音。
- 农忙丰收的时候,可以看到金色的世界和飘动的麦浪。
- 银装素裹的时候,教室里能够看到雪花从天上飘落。
我一直不明白,城里的孩子是如何在一节课看到这么多内容的。直到我上了高中才知道是什么向他们展示出四季的变化——PPT。
于是我在高中的时候开始接触如何制作幻灯片,慢慢的带着这份好奇,激发着我探究的热情,我学习了和PPT有关的软件和技能。
到后来,我在这些方面的学习,带给我一次又一次的机遇,也带给我一次又一次的欢乐。
再到现在,在这么多年的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关于审美、逻辑、演讲的知识,每时每刻从某些方面支撑着我当下的工作和生活。
4-我们的好奇心去哪了?
当孩子们对自己充满好奇的时候,他可以问出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
而成年的我们很多情况下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自己究竟要干什么,自己究竟喜欢什么。
当孩子们对自然充满好奇的时候,可以问出:什么是高山?什么是流水?
而成年的我们,每次旅游仅限于拍照打卡,对大好河山的自然地理知识一无所知。
当孩子们对人生充满好奇的时候,可以问出: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是什么的问题。
而成年的我们只能用一句自己都不敢确定的话告诉他:学习改变命运,好好学习才能有出息。我们自己压根都没有审视过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自己该怎么学习。
当孩子们面对自己未知的事物的时候,可以提出自己要挑战它,自己要尝试,他们有这份勇气。
而成年的我们更需要拥有这种探索未来的勇气,去面对生活的荆棘。
面对孩子们的这些渴望,他们可以用天真纯洁的内心去理解成年人给他们的答案。开心的笑!
而我们的思考,附加越来越多的包袱、掺杂越来越多的利益、追求越来越多的功利,自然而然的迷失了自我。
我们也曾经是孩子,我们也曾经充满着对未知世界的各种各样的渴望。这渴望也是我们内心的一片润土。
我们现在也可以是孩子,也可以对人生问题拥有各种各样的渴望,去认识无知中的自己,去发掘有知中的自己。
愿多年以后,我们都还能和孩子一样思考自己,同时阅春秋,知自己,惜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