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青春大学生活

你呼吸着的每个瞬间,都应该去过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2018-08-15  本文已影响51人  鱼小涵

“永远记得,你呼吸着的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去过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小小小小的火》

你呼吸着的每个瞬间,都应该去过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理查德森太太: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每周称一次体重,每周上三次有氧操课,从小父母就教育她守规矩、相信社会秩序根植于个人的自律。自少女时代开始,到上高中、进大学、交男朋友、结婚、找工作、贷款买房、生儿育女......她始终坚持按部就班的做事原则,简而言之,她只做正确的事,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美好的人生,同时也是她想要的生活。当然这种生活,谁都想要。她认为“遵守规则的人功成名就,违反规则的人则有可能将全世界付之一炬”。

理查德森先生:他家乡的小镇就完全不适合理想主义者居住,人们对乐观的想法充满怀疑,可以说,他是在玩世不恭的堕落风气中长大的,但他却保留了“相信世界可以变好”的初心。

莱克西:理查德森家的大女儿,她理想中最美好的未来就是,在布莱恩的怀抱里睡着,在他的身边醒来,脑海中的景象几乎如同高潮的余韵一样领她飘飘欲仙。未来的他们会拥有一座小房子,她可以在后院晒日光浴,车库大门的上方还得有给布莱恩投篮用的篮筐,她会在梳妆台上摆一瓶紫丁香,床上铺条纹床单。钱、房租和工作都不是问题,既然现实生活总她无须考虑这些问题,在幻想生活中更不用担心。

米娅:彻头彻尾的异类,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她热爱艺术,热爱摄影,热爱一切为艺术所必须有的生活,包括四处流浪。是那个特立独行的人,走着一个“少有人走的路”。

伊奇:在她的经验里,如果有人想要为她做什么事,那一定是出于怜悯或者不信任,但米娅的小小建议却让她感受到了善意和无条件的友好。

因为出生时的艰辛,理查德森太太总是非常谨慎细心的观察女儿,担心她会有各种奇奇怪怪的病。因此,他就养成了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伊奇试图找出他弱点和疾病迹象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担心彻底脱离事实依据,完全化为一种凭空而来却习以为常的情绪。

伊奇的出世,让她见识到原本安稳无虞的人生可以脱轨到何种程度,也让她学会了毫无理由的担心。所以理查德太太才对她这个为所欲为的女儿依奇特别苛刻:总是责备她、动不动就不耐烦,对依奇的缺点和失误更加难以容忍,似乎在用一套比其他孩子更严格的标准来要求她,甚至忽视她的成功,放大她的错误。

“不,不,你不能这么做”,“伊奇,你为什么就不能听我的话?”......“我的天,伊奇”,“你到底怎么回事“,””时刻不停地给她的行为定界限。伊奇越是不听话,她母亲就越可以用愤怒来掩饰自己的焦虑,仿佛躲进壳里的蜗牛。

你呼吸着的每个瞬间,都应该去过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在没有遇到米娅之前,依奇虽然是个天生的激进分子,但她只有十四年的生活经验,而且是在保守的美国中西部郊区长大。这意味着:以她有限的想象力,所谓的“反抗”无非是拿鸡蛋砸窗户、往别人包里塞狗屎之类的幼稚行为;遇到米娅之后,米娅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让她变成了截然不同的人。

伊奇觉得米娅和自己是一类人,是内心暗藏破坏欲望的颠覆分子,米娅对她的吸引力足以让她不去在乎别人探询的目光。

依奇对米娅说,“告诉你一个秘密,很多时候,父母并不善于看到孩子的长处,而你有许多奇妙的优点。”所以,伊奇更是崇拜米娅至极,把她说过的话都奉为圭臬。

依奇也给自己和米娅在一起的日子想了一个附加了很多虚幻的前因后果:多年前,她和珀尔出生后被人报错了,结果她成了理查德森家的孩子,而其实她是米娅的女儿,所以理查德森家的人才不理解她,觉得她是异类,现在她和自己真正的母亲米娅团聚了。

伍绮诗对人物心情的描写非常细腻准确,当珀尔在博物馆展览中看到妈妈抱着一个小孩的照片出现在图片里的时候,面对米娅,珀尔的心情是:“她隐约觉得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她感觉自己就像踩在了一级摇摇欲坠的楼梯上,心中充满了脚下的木板即将掉下去预感。”

......“珀尔像要进行高台跳水一样,咬了咬牙,把心一横。”

你呼吸着的每个瞬间,都应该去过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米娅听说贝比的经历后,对她表示揪心的同情。因为想到母亲可能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仿佛有人拿刀片割开她的身体,把里面的血肉翻搅出来,只剩一个冰冷的身躯。

作为父母,你的孩子不只是个人,还是一个处所,好比代表永恒的纳尼亚世界,你现在的人生、对过去的记忆、对未来的渴望都存在于那里。每当你望向他,就会看到这个世界,想起他小时候的样子,憧憬他未来的长相,甚至像3D图像那样同时看到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个世界让你目眩神迷,加入你知道该如何到那里去,它会成为你永远的避难所。每次离开那里——每当你的孩子离开你的视线——你都会担心自己再也无法回到那个地方。

所以后来米娅带着珀尔离开了,无论她的摄影梦想能不能实现,可能会实现,也可能不会。

但是这些都不重要了啊,因为米娅呼吸着的每一个瞬间都在尽全力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她可以家徒四壁带着女儿漂泊,但是为了梦想,为了摄影梦想,艺术生活,所有这些外人看来值得不值得的东西在米娅这里,完全不放在心上。

我始终觉得,漂浮着他人观点的世界非常的油腻,虽说人也是集体动物,我们需要在意别人的评价,社会的认可。

但是,一个十分在乎外界评价的人又太过滑稽。别人的观点和想法或许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你要过的是你自己的一生一世,过好自己一生已经很不容易了,根本无暇顾及他人对自己的要求和束缚。

阅读到最后米娅带着珀尔离开了小镇,依奇发疯一样的寻找她们,不禁泪目。

她是多么渴望一个理解她,和她相似的人啊!

依奇就像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每个人一样,挣扎于被束缚的环境中却十分渴望自由,渴望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

可又有多少人,在这个过程中总是摆脱不掉身边的枷锁。来自父母的,来自学校的,来自身边亲朋好友的,就是这一脚不敢迈进想要的生活,另一脚就只好在原来的漩涡中拔不出来。

你呼吸着的每个瞬间,都应该去过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特别喜欢米娅的一句话:

有时候,你需要把一切都烧干净,才会有新的东西长出来,人也是这样,他们可以重新开始,总能找到办法。

其实活的通透也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难。

前段时间,各种格局和家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观念层出不穷。也有人调查过,出自农村家庭认真读书努力生活的孩子,和家境优渥的孩子未来的十几年的发展轨迹。于是有人说,穷人家的孩子按部就班,富人家的孩子随心所欲。虽说各有各的精彩,但我觉得未必随心所欲的都是富裕的,也未循规蹈矩的就是贫寒的。

我并不觉得会有什么唯一正确的生活,无论此刻优秀也好,平凡也好,只要是我们愿意热爱的,无论悲喜,都是幸福的。

临近毕业,很多人都选择了各自此刻要走的路,有的人考研,有的人工作,有的人创业,有的人选择间隔年去旅行、去试错、去冒险,有的人二十几岁年薪百万,有的人四十来岁平平淡淡。

但是成功的就要嘲笑没成功的?这样的成功又是什么标准呢。无论哪一种生活,其实不必羡慕,也不必仰望,我们终将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时间总会证明的。只要是自己呼吸着的,切切实实感受到的,就是生活。

你呼吸着的每个瞬间,都应该去过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每个人此刻的光环,必定有背后的辛酸。任何看似光鲜亮丽的外表,都有背后的脆弱,只不过这些脆弱掩藏在他们的光环之后而已。

所以,伊奇的一把火,理查德森太太也许会从火花中看到她所谓的对错其实不堪一击,或许重建家园的日子,更能静静咀嚼这些过往的一切,或许一个新的世界就出现了呢。

可能每个人,都需要这么一把火,从自己心里燃烧起来,孤注一掷,不念过往,不惧前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