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平凡的世界》(二)
这两章,围绕着双水村缺水干旱来写。村民们已滴水全无,眼看着赖以生存的庄稼就得旱死。双水村里各种骂人话、抱怨的情绪、责怪的想法全部涌向田褔堂,做为大队支部书记,他承受着这一切压力,同时也在焦急地想办法。
想来想去,田福堂召集支委另四人一块,开个集体会议,共商搞水大计。没想到,还没等他田福堂开口,其他几人见面就聊开,主题还是围绕缺水说,有人提议到上游的石圪节、罐子村水坝上豁开个口子,偷偷放水来咱双水村。这个想法得到众人响应,其实也与田福堂不谋而合,他做为双水村掌舵人,想到的正是这一大胆计划。
我们知道,田福堂一向是谨小慎微,原则性极强之人。偷偷跑去别村水坝上放水,这个本不光彩的计划,很不符合田福堂一贯的行事风格。这也是迫于形势做出,分析起来有几个原因:首先,整个大局势已很糟糕,解决干旱问题,已到火烧眉毛地步。若继续无水浇灌,双水村将绝收,村民们部分将断炊断粮;其次,上游几个村子自私霸道,几个村子截水,把自己村水坝存得满满,庄稼浇水不用愁,但害苦了处下游的双水村。村民得知这样的情况,内心早已愤懑不满,田福堂等支委几人同样是;最后,田福堂从自身威望着想,当此关键时刻,他若再不出面想个有用法子,个人威信将荡然无存,百姓们谁也不再会信服他,这点他更是心知肚明。出于以几点考虑,田福堂不得不走岀这一步险棋。
决策既已做好,接下来就是执行阶段了。双水村领导层想出来的自救方案,得到了全村男女老少的拥护。村里人个个踊跃参加,与参加大集体农事挣工分不同,这次的行动没人计较长短,无一不积极出工出力。文中对双水村男男女女,老老小小全出动,打着灯火筑水坝的场景,进行了详写。发自内心的用行动支持,是表明大家利益一致,而村委领导班子的决策,也很得民心。其实呀这又何尝不是,侧面反映了,搞农村大集体劳动吃大锅饭,是多么的不得人心,不合农村生产规律啊!
这一大胆又冒失的举动,因孙玉亭带去的几个人不听指挥,为不久的后来招来灾祸。那就从孙玉亭这说起吧,他这个人呢,全身上下没一样装饰是完整的,衣裤打补丁不说还不够穿,鞋子也穿烂包的。田福堂见他实在可怜,又有事情要指派他去做,也就顺手捡了几双旧鞋来胳肢窝下,一块给孙玉亭捎带去了。与他寒碜的外表相反,孙玉亭有颗火热的干革命的心,对公家的事极为上心,特别是参与阶级斗争。
那段时间,正是十年浩劫未期。谁也预料不到,未来的日子希望到底在哪。就连身为县革委副主任干部的田福军和张有智,也对国家,特别是农村此时的荒诞状况,感到忧心忡忡。但,这种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领的农村生活,造就了一批冯世宽、周文龙这样的残暴人物,以及他们下面公社徐治功,村大队孙玉亭这样跑腿的小人物。他们动不动抓人点小毛病,就拉去劳教队劳动,除了吃饭没得休息,后面还有扞枪的民兵监督。被劳教的一个人干几人的活,稍有不慎就打得伤痕累累。这样的生活,真的是难呐。
正是这种大环境下,孙玉亭成了双水村几个领导之一。书记安排他带人去放水,他比谁都积极。到达目的地后,金强兄弟不听他指挥,使劲挖开坝中间豁口,结果是他们回去后石圪节水坝就决堤了。洪水一路沿河咆哮着冲下去,到达双水村坝没多久,汹涌的洪水漫过水坝,把辛辛苦苦垒起来的坝子,一下子冲得稀巴烂,顺带着把村民金俊文也卷走。灾难就此铸成,田福堂主持的偷水,最终还是出事了,他也因此大病不起。
在农村,这样蛮干的,应该是比较少。正如得知事后的孙少安所说,是他的话,首先会找上游几个村的干部商量放水。若是协商不成功,再去找公社书记干部解决。这个当然是最稳妥的办法,不过当时形势所迫,加上田福堂等几个村主干,对上游村子独自截留水有意见,哪还有心去找人协商?
这一场导致不幸的偷水事件,最终以双水村委集体做检讨收尾。而金俊文被水冲走溺亡之事,也得到妥善解决。通篇来看,为后文的人物形象发展做了铺垫:田福堂遭此一大打击,已是强弩之末,力不从心了;金俊武也暴露了他临大事欠考虑,冲动武断,格局小办法少的缺点;而孙少安,则恰好缺席了这次行动,从他事后的话中,可看出其头脑冷静、格局大点子多,且有政治头脑,善于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事情。这也为后文,孙少安的大放异彩,做好了人设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