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被片名耽误的电影
预计阅读时间: 3 分钟
看完《闪光少女》这部电影,确实精彩。期初看电影名字,我以为是哪个灰姑娘最后逆袭获得王子青睐,万万没有想到,这是一部取材于民族音乐的电影。
文化是民族的,文化也是世界的。音乐不应该分阶级高低。
当下,多数人认为学钢琴,拉小提琴是件高雅的事情,而那些学民乐,拉二胡,弹琵琶的这些,则显得没那么有价值,甚至还会被冠上低俗,没有气质的标签。乃至现实中会有很多学民乐的人受挫,最后难以坚持在这条道路上走远。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另一面,单纯靠传统民乐来演奏,不一定就能吸引多少人来学习。弘扬民族文化是非常正确的事情,是值得国人骄傲的。但怎样宣传与弘扬,需要新颖的法子。电影中最后那段演奏获得巨大反响,靠的是单纯的民乐演奏吗?不是。它们有创新:糅合古风和二次元,带来最后那场音乐盛宴。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不清楚对方需要的是什么,单靠所谓的文化情怀很难被买账。即使你是路边卖烧饼的人,你也要想法子去吸引你的客户,东西好吃是一方面,但有没有人来,客户是否被吸引又是另一方面,后面能不能留住回头客又是另外一回事。
这其实就是一种产品思维,把自己想象成用户,用户需要什么,在哪里会被需要。你就要对症下药去这些地方,给一半,留一半,剩下的一半到你这来取。 最近朋友分享给我一篇精彩的文章,我觉得看完挺不错的,在某种程度上对我的认知思维有一定的刷新。下面摘抄其中一段:
当看到一个机会的时候,除了看懂产品有潜力,知道行业有前途,明白自己的优劣势和定位,最后还要能想清楚怎么在这个机会中套利和最大化,并迅速执行到位,这样才算真正达到目的。否则就算一开始跑在前面,也不过是给后来者做铺路石。没有利润支撑的商业行为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是脆弱的,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生财有术
这部电影评分 9.1,值得一看。
放心吧,你是写不好的,不用为此焦虑了。明白这一点有利于打消所有的妄念,回归写作的本质。如果你最后还是能完成这篇文章,那么你就已经有一个收益---你用最小的代价,体验了一件事情是如何完成的。
《槽边往事》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