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玩坏了的O2O该如何收场?
文章作者:David|商弈投资商务分析师
前言
上周说完宏观方面创业圈与资本圈准备过冬,这周相信大家已经开始被BAT这些互联网巨头停止招聘,华为暴风裁员这些刷屏了吧。现今的情况就像七月份的股灾一样,由热火朝天急转直下打的大家措手不及。正如雕半仙雕爷年初所说下半年O2O企业倒闭潮将开始出现,连BAT这种级别的企业都开始缩减开支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经过2013-14年乃至15年上半年的撒钱铺市场之际,大家都会算这样一笔账,公司成立初期,一定会有一道选择题——到底是加大补贴求快速扩张?还是把控成本求公司持续发展?除了在这中间找平衡,还得考虑供应链及潜在的对手。
初期扩展,遇到竞争对手,摆在你面前的就是一道问答题——对手补贴,跟还是不跟?这时候,要考虑的就是在补贴力度与毛利之间找平衡。补贴力度太大,用户数、成交量提升,但很可能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补贴力度太小,成本可控,利润有保证,但很可能让对手抢走用户后来者总是希望通过补贴,快速抢夺用户。。在上半场O2O 前面的那个 O 是线上,其实是前一段时间打得最凶狠的,各种移动互联网流量的跑马圈地,但后面的 O,线下部分,老实说,没谁来得及好好做。都是短时间内各种依靠烧钱弄来的人马,临时拼凑,哪有 “完美的顾客体验” 可言?
回顾一下这段时间的被刷屏的情况
阿里5.9亿投资魅族;
烧钱的滴滴快的合并;
在上半年亏损7930万美元的58并购了赶集;
OTA行业唯一盈利的携程并购了持续亏损的艺龙;
10月8日,美团大众点评合并成为新美大;
10月12日,58到家在卖给腾讯后,又以3亿美金再度卖了股份给阿里巴巴,估值10亿;10月15日,神州专车与e代驾正式合作,品牌及产品共享,对抗同样巨额亏损的滴滴;
10月16日,阿里巴巴以45亿美元现金收购优酷土豆为主体的合一集团;
10月17日,腾讯牵手京东推“品商”平台;
10月21日,乐视入主易到用车。
在这一系列的并购/投资事件中,虽然行业不同、并购大小不同,但有两点相似:
1、盈利的并购亏损的,估值高的并购估值低的
2、BAT成为VC后的另一个并购主角
至于下一阶段按照雕爷的两点说法
1、停止烧钱、
O2O 企业开始从 “跑马圈地” 争当细分领域第一名,转向 “苦练内功” 争当 “口碑第一名” 的努力。
因为烧钱竞争这件事,看数据时,不仅仅是和自己比,同比环比增长只是一个侧面,另一面是市场相对名次——为啥大家都必须争当细分领域的第一?因为只有第一名能持续拿到投资!(有些较大的领域第二名也行)简单说,当市场地位确立、领先很明显时,反正 小企业 也不咋动弹了,大企业 还那么嗨的烧,干啥哩。
2、能活下来的 O2O 企业,必须明确自己的 “边界” 在哪里了。
啥是 “边界” 呢?就是说,任何一个 O2O 企业,不可能只干一件事,也不可能事事都干。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怎么去把自己的优势延伸。
未来属于练好内功的正现金流公司
正现金流公司拥有自我造血能力,能持续的发展自我,获得更多的机会,占得一席之地。
一、盈利才是王道
具备自我造血能力的公司才能扛过资本寒冬。在资本寒冬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只能靠企业自己活过来。在资本寒冬活下来的只有三类公司:
1、具备自我造血能力可以自我增长的公司。
2、寒冬前已经储备了一定余粮的公司。
3、不得已降低估值壮士断腕的公司。
(二)盈利能力是企业良好运营能力的背书
在同等条件下,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越容易获得资本的青睐,盈利能力是企业内功的佐证,这是纯靠烧钱所烧不出来的。
(三)盈利能力可以让企业不受桎梏的拓展新战略
如果你有一个愿意无条件支持你的“亲爹”,不能无条件支持都不行,如果你不确定你有没有这份运气或者魅力,那可以思考下烧钱换市场是否适合自 己了,当然期望拿工资和借公司提升行业知名度而不是打造一个成功企业的 另当别论。
(四)VC逐利的本质带来骨子里的短视和与企业的天然冲突
VC的资金来源是有时间限制的,这是VC最主要的利润来源。VC利润来源的机制决定了他们的投资期限必然是中短期的。
BAT为什么能当接盘侠
首先体量方面,腾讯和阿里巴巴,百度都是妥妥的超级现金流公司。曾经创业者绕不过的问题是是BAT抄袭你怎么办?现在绕不过的问题是BAT不投你怎么办?BAT站队到底怎么选?
1、马太效应让BAT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BAT因为一步领先步步领先,马太效应在互联网的表现尤为突出,无论互联网形态怎么发展,BAT仍然牢牢的把控着最为巨大的产品和用户资源,BAT的新产品尝试很容易获得海量的用户,这也是为什么具有巨大市场的新产品的兴起越来越受到影响,BAT抄你你怎么办的症结所在。
2、BAT需要通过并购拓宽护城河,加固企业核心优势
随着互联网+和互联网思维的兴起,服务和细分客群变得更加重要,单纯靠“抄袭”来复制对手成功已经成为越来越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BAT大举以并购的方式入股企业。
3、BAT比VC更容易与企业乘坐一条船,而不是短视
BAT本身是从企业做起,对企业发展阶段有自己的想法和目的,这是BAT投资与VC投资最大的不同。BAT投资无外乎四种:1.现有业务互补;2.新兴业务布局;3.财务投资;4.抹杀创新,消除竞争。无论是那种投资动因,BAT对企业发展的干涉和短时间内的目标监管都比VC要宽松得多。
4、BAT是最好的“接盘侠”
对于创业者而言, VC的退出渠道实在太有限了,一种方式是找到新的接盘侠退出,无论这个接盘侠是新的投资者还是并购,而并购也并不是那么容易达成。另一种方式是熬到IPO,但IPO受政策性影响太强,很容易出现窗口关闭或流血上市。而对于BAT而言情况就不同了,因为BAT本身的企业特性,创业者多了一种选择,不仅可以被BAT增持,甚至在贴合产品的情况下可能被BAT全资收购,获得发展的第二春。
5、BAT的资源优势是创业企业缺乏的
BAT对企业提供最大的支持不是资金,而是人和资源,BAT拥有每家都拥有自己最为独特和无法复制的资源优势,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数据的交叉浮现必不可缺少的一环就是海量数据,BAT就是海量的数据源,BAT最终都会走向开放,但开放给谁,将那些信息孤岛连接起来的决策权掌握在BAT手中,通过投资的方式接入BAT的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在O2O的下半场,企业是如何练好内功并确定自己的边界,是选择瘦身还是选择去抢劫,是成为巨头的盘中餐还是悄然无声地消失,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