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慈亦让,星斗其文

2018-03-31  本文已影响3人  风露清愁ing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每每读到这句沈从文先生笔下美好的情话,总是心生感动,文字的诗情画意沁人心脾,文如其人,他的话语向来平淡如水,虽不似其他作家那样扣人心弦,却如一杯白开水,自然而纯粹,温柔而清淡,他说:“人生的悲苦已经够多,我不希望我的文字让人难过。”

我总是不急不缓地翻页往下读他的文字,那便是他的魅力吧,一生甘于淡泊,清淡飘逸,为人为文皆是这般。我想他正是在无数个孤独的春夏秋冬里书写人间烟火的疏散清朗吧。

《边城》是一个藏身于世界小角隅的一段至情至性的故事,一段普通人的命运变迁。想望中的边城总带着一抹柔和的淡紫色浮现在天际,溪水潺湲流过,不动声色地洗却人们的悲欢离合,是那样的沉静与温柔。而在爱怨纠缠、生死是非之后,逝去的流水便绾结出了一个没有结局的边城。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是美丽的,美到可以让你逐字逐句读出声来,那个小山城茶峒,仿佛是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安静角落,不管别处的人们如何不幸挣扎,生死存亡的恐慌似乎永远弥漫不到这里。

单是笔下的那些河流、水车、红霞、吊脚楼就足以让人心涤荡,随笔带出的是他对家乡近乎偏执的喜爱。书中印象最深的是翠翠,外表的温婉羞涩与内心的炽热多情融为一体,湘西的清风、丽日给了她一个壮健的躯体;茶峒的青山、绿水给了她一双碧玉般清澈透明的眸子;碧溪岨的竹篁、白塔又给了她一颗绝不世故的赤心;酉水、小船载满了她那少女的悠悠岁月。还有祖孙俩之间最亲密的感情,我想那是让一个人扎实地活在这片土地上最根本的理由了。

“到了冬天,那个圯坍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读到结尾处,泪水潸然落下,心中激荡起层层涟漪,久久不能散去,沈先生诗歌般精妙的几笔点缀,留下悠长的惋惜和无限的牵挂期盼。

每一个女子的生命里都会有两棵树,一个是你深爱的白桦树,一棵是深爱你的菩提榕,白桦和菩提长在翠翠的生命里,变成了沉默挺拔的傩送,和豪放不羁的天保,爱上同一个女子的两个男子,没有古代般的兵戎相见,亦无现代的势不两立,在那样一个淳朴自然的地方,只好情义两难,阴差阳错,一个死,一个走,只留下翠翠一人独自的等待,令人唏嘘。

整本书都弥漫着忧郁哀伤的基调,读完心中总有一种淡淡的伤感,美好的一切最终只能存留于记忆中,天保与傩送一个身亡,一个出走,祖父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死去,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翠翠和爷爷一生在湘水为人们摆渡,却终究没能把自己摆渡到梦想的彼岸。《边城》的世界在告诉我们,无论一个世界多么透明清澈,那里的人多么心无纤尘,完满的结局依旧是如此地奢侈,就好像在一个你看不见的地方,有一个缺口,没有办法填补起来。诚如沈先生所言“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朴素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这样的方式,总是让我们感受生命的欠然,人生的底色,总是无法细看的。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边城,那是美好和伤感的所在,在浮躁的尘世,那是心灵的栖息之地。“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想起沈从文先生墓志铭上的铭文,这是一首藏尾诗,即为“从文让人”,简单的四个字,表达出他一生的品格。生命本身不能凝固,唯有转化成文字,可望将生命某一种形式凝固下来,形成另一种延续,通过长长的时间,遥远的距离,让另外一时一地的人,彼此生命流注,无有阻隔,我想沈从文先生的生命也已经在他烟水清透的凤凰古城里,安静地如藤蔓般在石壁间生长,并最终企及了永恒。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