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圈真的很乱电影人物

再过80年,她也是中国第一流量女星

2019-03-11  本文已影响163人  文化咖

我们所处的时代,一直在赋予过去新的意义。

比如每年的3月8日,从传统的“国际劳动妇女节”,逐渐成了“女王节”、“女神节”。女性的独立精神,也在社会的发展中聚集了越来越多的目光。

这样的女性不胜枚举。她们中的一些人,虽然已经淹没在时代的记忆深处,却很难被人遗忘,因为她们活成了一代传奇。

84年前的3月8日,绝色名伶阮玲玉永远地离开了十里洋场。

爱上一座城,是因为爱着城里的人。很多人爱上民国时期的上海,正是因为痴迷那个时代的传奇佳人,其中之一便是阮玲玉。

她风姿绰约、轻灵婉转,眼波间透着散不去的忧戚,她一步步卷入世俗情爱里,至情至性。

除了那段被后人谈论最多的情史,阮玲玉也是中国百年电影史上最出色的演员之一。

她的美艳不可方物,但是她却只给世人留下一张永远25岁的面孔。关于她短暂的一生,用《霸王别姬》中的一句话来形容最合适不过——“不疯魔,不成活”。


为戏而生,再疯一次

1926年3月,导演卜万苍正准备筹拍一部新片《挂名的夫妻》,他建议在大报上刊登广告,公开选角。

也正因如此,年轻的阮玲玉才有机会得到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部黑白默片也成了她初登影坛的“处女作”。

《挂名的夫妻》剧照

开始演戏那年,阮玲玉才十六岁。中国电影才刚刚起步,没有特效,物资技术匮乏,演员靠的只有演技了。

但演技这种东西即便你有天赋,也是禁不起挥霍的,你必须愿意付出成百上千的努力。

曾有人这样描写阮玲玉:

为了演好逃难妇女一角,不惜在凄冷的雪夜里,衣着单薄地扑倒在冰冷的雪地里,任凭寒冷将自己包裹,真正零距离地感受着,咬破手指喂自己的孩子,一遍又一遍地感受着角色的心境。

这真是一个为演戏而生的女子。阮玲玉自己都说:演戏就要像疯了一样吧,演员应该是疯子,我就是一个。

在拍《香雪海》的时候,从最初扮演一个少女,接着又演一个弃妇的角色,最后演了一个尼姑的形象,角色不断在切换。

也许是戏里的坎坷艰辛,竟和她的情路这般相似。电影里的阮玲玉,一双美眸浸满泪水,如同演绎自己。戏里戏外,皆是人生。

导演卜万苍这样评价:“她像永远抒发不尽的悲伤,惹人怜爱。”

作为一个演员,达到忘我的境地,无疑是离成功最近的吧。阮玲玉真的做到了,她能瞬间同戏中的角色融为一体,投入全部的感情,去向世人诠释。她的光芒,顷刻投射在整个上海。

用现在的一个词概括年少成名的阮玲玉,大概就是“流量”。

反观现今影坛,年轻一代的流量明星不在少数,不否认他们具备值得夸耀的演技,也拥有令人追捧的容颜,但却难以再找出第二个阮玲玉。

最近,在全国电影工作座谈会上,章子怡谈及明星天价片酬问题时认为,应将主次分清,把业务做好。

她曾认为:“好莱坞这个巨大的名利场,如果你急需成功,你可以得到很多,但如果你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演员,却无法得到更多。”

这大概就是作为一个好演员该有的觉悟和自省。好的作品才能塑造好的演员,才能在观众心里烙下印记。

阮玲玉之所以独一无二,正是因为她对作品的认真近乎疯狂。

就连当时的影后胡蝶也曾说过这样一句:我演的角色阿阮都能演,但阿阮演的角色我演不了。足以可见她的不可替代性。

电影《神女》

现今的娱乐圈是个极其复杂的地方,时不时会爆出某某演员婚变,某某演员出轨等等,消息简直层出不穷。

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成名就发生在一夜之间。但反观一位演员被人关注的原因竟不是因为作品和演技,这是一件多么讽刺的事。

如果把时间往后再推80年,如今那些大红大紫的演员,又有多少人会被记得呢?

为爱痴狂,如飞蛾扑火

十里洋场的上海,成就了阮玲玉事业的同时,也见证了她坎坷的情路。

阮玲玉出生贫寒,父亲在她六岁那年病逝,母亲带着她到上海颇有名望的大户张家做佣人,以此维生。

大概是因为缺乏父爱,若有人恰好温情地回应了她的情感需求,她便会倾其所有地回报对方。

阮玲玉说:“我太弱,我这个人经不起别人对我好。要是有人对我好,我也真会疯了似的爱他!”

于是,十六岁的阮玲玉与张家四少爷张达民相爱,同居七年。

可是时间久了,大户人家的公子哥的本质暴露无遗,吃喝嫖赌败尽家产,昔日的温柔体贴变成今日的残忍施暴。

时光终究还是太过残忍,所谓的海誓山盟也变得颓然不知味,这段七年的感情无疾而终。

辗转间,阮玲玉又与茶商唐季珊在一起。不同于张达民,唐季珊是一个情场高手,对她的嘘寒问暖,简直就像救命稻草,希冀他能带自己逃离曾经的伤心悲痛。

即便她比谁都清楚,这样的男人不会属于自己,可是她依然暗许了芳心,贪恋着他给的那一点点关心和爱。

可是所有的希望终究还是希望,难以成真。随着唐季珊的移情别恋,所有的承诺在顷刻间化为泡影。

痛上加痛的是,张达民心存嫉恨,扬言将阮、唐二人的不正当结合公之于众。

此时的阮玲玉再也承受不住这接连不断的绝望,加之舆论的渲染,她在最好的花样年华里选择自杀,香消玉殒。

阮玲玉终究是悲的,她不顾一切,如飞蛾扑火般疯狂爱恋,却始终得不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无论是张达民还是唐季珊,阮玲玉是真心爱过,而且爱得深沉。倘若他们能够用心爱她,又倘若在之后的另一段情愫中,暗恋她的蔡楚生有足够大的勇气带她离开,大概结局都会大不一样。

关于阮玲玉,几段无疾而终的风花雪月的故事,最后也只成了永远停留在世人口中和笔下的悲剧。

时至今日,大多数人对待她的感情,除了惋惜只有心疼,前者为她的至情至性,后者为她的毅然决绝。

离开,是最后一次的疯狂


一代巨星阮玲玉的离去,让影迷悲痛欲绝。1935年3月8日当天,就有5名少女为其自尽,全国各地共有数十位少女追其香魂而逝。

她们留下的遗书是:“阮玲玉死了,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1935年3月14日,阮玲玉殡葬在上海万国殡仪馆举行,金焰、孙瑜、费穆等十二位电影界大腕为她扶灵,30万民众到场吊唁,送葬队伍长达3里。美国《纽约时报》更是称其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哀礼”。

后人对阮玲玉的怀念,除了文字,还有影视作品。最经典的一版,是关锦鹏导演,张曼玉、梁家辉、秦汉等人主演的电影《阮玲玉》。

电影主题曲中一句“蝴蝶儿飞去,心亦不在。凄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是贪点儿依赖,贪一点儿爱……”,仿佛就是阮玲玉短暂一生的写照。

戏里的故事多半带着生活的影子,也正因为她的生活真的就如同她扮演的悲剧角色一般,充满苦涩,甚至真实生活更为落寞。

电影《阮玲玉》

张曼玉也真的将阮玲玉一开始的鲜活、到最后的悲痛欲绝刻画得淋漓尽致。她这样形容:

我觉得她那种不是性感,是骚在骨子里。我看她每次都穿得很密实,旗袍的领口到脖子这里,但她仍可以风骚,这点才厉害,但我觉得这并非她最厉害之处,最厉害的是她的笑容很迷人,很有魅力。

记忆中的阮玲玉,永远都是身着旗袍,美丽的身段映衬着笑容,流丽的眸光令万人痴迷。

据说,在她自杀的前一晚,她还参加了由她主演的电影《新女性》举办的庆功宴。

她将自己置于热闹的舞池中,一颦一笑如最初般迷人,仿佛还是世人眼中那个光芒万丈的影星,无人察觉她暗藏的落寞和悲痛。

直到三瓶安眠药,悄无声息地将她送离了这个是非伤心之地。这也成了她生命里最后的一次疯狂。

世人所说的“人言可畏”不假,她的确受尽了流言蜚语的折磨和迫害,但这不过是最后的导火索。

她的离去大概是因为这大千世界再无她能留恋的东西了。“哀莫大于心死”,阮玲玉很好地诠释了这七个字。

电影《阮玲玉》

阮玲玉曾说:“假如我要当一个很有名的人,我要当一个神话,我便会在我最美、最锋芒的时候死去。”

她的离去,的确是在最光辉的时刻,看似仓促,也实在疯狂,更是一种自我成全。

其实她不是没有坚强过,也不是没有努力过,反而她是足够坚强,才能不顾一切地去爱,无论事业或是爱情。

关于那个时代的凄美哀吟,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命运纠葛,那些浮沉的悠悠岁月,还有那个芳华绝代却带着悲愁离去的女子,仿佛梦幻一场,在死寂的空气里,带着遗憾决绝告别。

世间再无阮玲玉,再无如此疯狂的女子,就这样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永远的追忆。

本文作者 | 钥墨 @文化咖孵化工场成员​

​本文由文化咖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投稿或合作事宜,请添加微信“文小咖”(ID:cultureca)​​​​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