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想法婚姻育儿

Why not ?

2019-08-10  本文已影响66人  木禾妈妈

今天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沉思良久。

早上儿子又开心地骑着他的小三轮在家到处逛,是脚踩在地上走的那种方式。

他爸爸看到了,就把儿子的脚放在脚踏上让儿子真的骑三轮车。儿子不同意,又把脚放在地上走。

三轮车才到家一天,儿子还不会骑。

于是他爸爸又把儿子的脚放在脚踏上让他骑,儿子一边挣脱他的脚一边向我投来求助的目光。

我就对他爸爸说就让儿子把脚踩在地上骑吧,又不是不能这样骑,而且那些溜溜车都是让小孩把脚踩在地上滑的。他现在还不会骑三轮车,等他对骑的方式感兴趣后自然就会把脚放上去骑的。

没想到他爸爸听了后很生气,说我不教他他当然不会。买来就要教他,他哭就哭,还是要不厌其烦地去教他。一次不行,多教几次就会了。

我说他现在能力还不到,他喜欢用脚踩在地上就用脚呗。不能强迫他,你这样会让他不喜欢三轮车了。以后他肯定会自己主动想去尝试骑的。

孩子爸说我低估了孩子的能力,说儿子可以骑三轮车。又说不能让孩子太自由了,不能惯着他,不能他一哭就不教了。不能像你这样什么都让他自然发展,该教要教。

我说昨天买来我就教了一下的,他不想那样骑啊。

孩子爸说的话以及他的态度都让我很烦闷,教育理念不同,我直接给他说不想和他说话了。

看到我们的情绪不对,语气也不对,儿子不知是被吓到了还是怎么的,大哭起来。

我抱起了儿子,他爸还在那严厉地说些他自以为正确的道理,儿子哭得更厉害了。儿子说想进去吃奶,我就抱着他进屋。

儿子本来没有哭了,结果他爸又跟了进来,一看到他爸儿子就又大声哭了起来。

我抱着儿子上床吃奶,他爸一会儿进屋一会儿出去,来来回回的,儿子又哭了:

“爸爸开门了!”

“门没关好!”

“爸爸关门了!妈妈去关!”

我重新关了一次门,给他爸说你不要再进来了,不然孩子老是哭,他不想你开关门。

他爸爸又凶起来了:开门关门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事,他要哭就哭。不能这样由着他。说完他又进来到小床上躺着看手机了。

我一边喂奶一边给他解释,现在是儿子的秩序敏感期,什么事该由什么人来做儿子都是很在意的。

孩子爸说他开关门又怎么了?秩序敏感期怎么了?不能让孩子养成这样的性格。现在是儿子的性格养成期,不能一切都由着他。要哭就哭,哭一两次就不会哭了。

此时我也生气了,你自己什么都不去了解就在这乱指点,这点小事由着儿子怎么了?什么哭一两次就不会哭了?你这样让孩子哭只会让他越来越爱哭,到时你来哄吗?而且打破了他的秩序,只会让这个敏感期无限延长。我们只有帮他尽快顺利渡过这个敏感期,过去了就好了,也不是说他以后的性格就是这段时期的一样。

他爸一脸质疑,你觉得是快点渡过去好还是慢点渡过去好?

我继续说,当然是快点渡过去好。就像吃手的敏感期一样,不去阻碍很快就过去了,有的人就经常不让孩子吃手,结果那些孩子一岁多之后还在吃手。人的敏感期是要一个个依次渡过去的,所有小孩都会经过这个敏感期,只有渡过去后才会进入下一阶段。

我们情绪都激动着,儿子又大哭了起来。他说没奶了。

我心情更烦了。这段时间孩子奶奶老是在我喂奶的时候跑进来给儿子说我没奶了,让他不要吃奶了。还在我喂奶的时候一会儿跑进来喂儿子吃水果,一会儿跑来喂饭。

现在他奶奶又过来了,给儿子说让儿子明天跟她一起回老家,隔了奶算了。我马上坚决地说不去,然后给儿子说还有奶,你慢慢吃就会有了。

儿子又哭又闹起来。

他奶奶和他爸这时就都出去了。

儿子在床上到处板,哭到不能自已。

我慢慢引导儿子说出他想做什么,儿子说要吃奶,要爸爸躺着睡觉。

的确是有很多次儿子在吃奶的时候他爸躺在床上的,只是在玩手机。

于是我叫他爸进来,结果门外没反应。叫了几遍都没吭声,我也懒得叫了,继续哄着儿子。

儿子又哭着让我给他讲故事,“讲白色的车车的故事。”

我就编起了“白色的车车” 的故事,儿子听着故事慢慢地平静下来。这时他爸也进来了,躺在我们床上继续看手机。

讲完了一遍故事,儿子又要我再讲一遍。我就一遍遍地讲这个故事,直到儿子慢慢地睡着。


随后我又想了下这件事的起因,突然就回顾起了很多类似的情况。

比如在儿子喜欢反着拖行李箱的时候,他爷爷奶奶硬要教他正着拖,儿子大哭。

我给他们说儿子想怎么玩就让他怎么玩,让他自己去探索玩法。

他爷爷就说这个箱子就是正着拖的,要教他,不能随便乱拖。

我听了后感觉特别不可思议:谁规定这个箱子只能正着拖的?任何一个玩具,从来都没有一个固定的玩法。我们不能让他刻板地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不同时期孩子自己都会探索出不同的玩法。反而,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尽量多地想出不同的玩法来,而不是把他的思维限死。就算考试答案也是写的参考答案而已,从来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就拿这个箱子来说,难道除了正着拖着玩就不能有其它玩法了吗?这个箱子还可以拿来装东西玩啊,还可以放倒转轮子玩啊,还可以平放把箱子都转着玩啊,还可以反着拖,还可以提着走,很多很多玩法,为什么你一定要儿子只能玩你心目中的那一种“最对”的玩法?

他爷爷听了后当时很生气:我们教他正着拖,他就要正着拖。要听我们的话啊!

难道我前面说的话都白说了?我有点郁闷:谁又规定儿子要听话了?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什么一定要听你的话?这种想法就是仗着我们是大人,要孩子绝对服从我们的权威。你让孩子从小听你的话,那他以后长大了就会听老师的话,听领导的话,听任何人的话,唯独没有自己的想法。你想让孩子长大后成为那样的人吗?

于是我对儿子说:你想怎么拖就怎么拖,不一定要听爷爷的,也不一定要听妈妈的,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儿子就又开心地反着拖行李箱了。

后续:过了喜欢拖箱子的那一段日子后儿子很长时间没有再玩过行李箱,后来当儿子再拿起行李箱拖时,他自己都要求正着拖了,因为他说反着拖不舒服。


生活中还有更多这种例子:比如他奶奶教他拿勺子时,一定要右手拿,一定要拿对正确的位置,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

他爷爷奶奶教他玩有孔的积木时,会教他一个孔的积木只能放在有一个柱子的地方,四个孔的积木只能放在有四个柱子的地方。要是没这样放那就是错的。并且那个玩具只能这样玩,其它任何玩法都是不对的。

他奶奶也会说,积木就是拿来搭的,不是拿来推的。前几天看到孩子爸教儿子搭积木时,他奶奶说儿子现在才终于把积木玩对了,会玩了。当时听到这句话,我内心有无数个问号❓。

我和儿子就这个积木早已经探索出了无数种玩法,并且还在不断尝试新的玩法中,敢情我们都是错的?都是不会玩儿积木?


这样一回顾,才发现平常他爷爷奶奶对儿子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不对!”、“错!”  “错了!”

而他们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要教啊!”

So,难道我没有教好我的儿子?

我当然不这样觉得。

反而,我在想为什么他们一定要这么绝对,不允许孩子“犯错” 呢?为什么不多去鼓励儿子尝试更多可能性呢?

这世上哪里有什么最正确的做法?大家都按照“标准” 活的话,又谈什么创造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