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的“应试教育”,这些年你们的“素质教育”
01.
前几天,和一位同事聊天。
不知不觉,就聊到了自己的孩子。
她说,她的女儿小时候超级爱学习,自己找书看,自己读古诗,是别人眼里的“小神童”,总是嚷嚷着要上学。在孩子的强烈要求下,小小年纪的她,进入了小学。结果,在四年级的时候,孩子无奈的说,妈妈,我早就想和你说,我实在不爱学习了。
说到这里,她双眼莹莹。
那么爱学习的孩子,生生被“上学”逼的看见学习就发怵。
如今,她的女儿在德国学习,孩子说,终于又找到了学习的乐趣。虽然苦一点,累一点,可是,孩子常常沉浸在学习中不可自拔。
我想,这个孩子,大概是我们大部分孩子的写照吧?
幼儿时期,孩子拼命地学习,这是Ta打开世界的大门,这是Ta看向世界的眼睛,也是Ta发现世界,探求自我的途径。所以,对每一样东西,都充满了好奇。Ta从学习中感受到了快乐,感受到了新奇,世界在Ta面前展现出五彩缤纷的画卷,Ta当然乐于探索。
而进入学校后,Ta发现世界变成了小小的课本,变成了那么多的规矩,变成了生字的抄写,变成了没完没了了的口算,变成了被逼着坐在凳子上读单词,这哪里还有乐趣可言?这与酷刑又有什么区别?
同事说,孩子在德国,确实感受到了什么是“学就拼命的学,玩就痛快的玩”。
“学就拼命的学,玩就痛快的玩”, 这样的话,我们也是天天都在说啊。可是,是真心允许孩子这样做的吗?学的时候,绝对是要求拼命地学;玩的时候呢?孩子是不是在痛快的玩?来看看我们的玩——
下雪啦,孩子们下去玩雪,临走前老师说:回来要写关于玩雪的一篇作文哦,唉,玩雪的兴致顿时减半;去看电影,老师说,回来要写影评,明天必须交,诶,看电影变成了煎熬;玩的时候,心里总想着要写作文,要写影评,哪里会玩的痛快呢?出去旅游,爹妈无论看到什么,都能与学习联系起来:看看,如果不好好学习,就没钱没时间出来玩;看看,如果不努力,将来你就只能窝在咱们那座小城市,哪里也去不了;看看,北上广多美好,不学习,来了工作十年还是买不起一个厕所......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说的不累吗?不过是玩而已,犯得着天天耳提面命的思想教育吗?
02、
临了,同事说,那天讲课的时候,忽然就想起来,其实,我们上学那会所谓的“应试教育”才是“素质教育”,现在所谓的“素质教育”可是大大的“应试教育”啊。
细细思量,果真如此。
那时候,我们的教育虽然被诟病为“应试教育”,但是,天知道,我们其实一点都不“应试”。
课堂上,老师讲的虽然不是声情并茂,我们也不至于捣乱到要把老师撵下讲台;课下,作业几乎没有,那点东西,课堂上足够掌握;体育课,我们就是三三两两坐在柳荫下聊天;没有课外班没有课外资料,课本东西掌握,足够应付考试。
植树节,我们每人扛把小铁锹,排着队唱着歌去植树,走一走,停一停,常常被路上的蝴蝶啊树叶啊的吸引,几公里的路,可能就走了好几小时,老师也不着急,我们也慢悠悠。到了目的地,三人一组,挖坑,栽树,浇水,忙的不亦乐乎,却快活的不要不要的。现在的孩子呢?你问问植树节是几号,能说上来的都寥寥无几。
春天,那就去春游呗。哪有什么好吃的零食,顶多是第一天晚上母亲给炒几把瓜子,奢侈的买点糖,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几十个孩子排成自行车队,浩浩荡荡冲向目的地。那时,没有那么多的安全问题,即使摔一跤也没家长找学校索赔,不就是磕破点皮嘛,有什么大不了。到了村外,逮蚂蚱,捉虫子,去庄稼地里掏鸟蛋(有的鸟住在庄稼地里,鸟蛋很好找)。一玩就是一整天。现在呢?哪个学校领导敢让学生去春游啊?左请示,右审批,生怕一个不走运,出点事故,乌纱不保。
周末?主要任务就是玩。虽然没有肯德基,没有必胜客,可是,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啊。爬上麦垛向下跳,找个破旧的仓库玩过家家,高粱地里找霉棒(无法长成的高粱穗,但生吃很好吃),下雨了就挨着树根找蘑菇,实在没得玩,就去摘一大把有尾巴草挂在自行车上骑回家。反正,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现在呢?君不见,周末培训班门前人山车海,所有的时间,读送给了培训班,那还有时间玩。玩,也只能是回去和电脑亲密接触了。大自然?那是书上的事,好遥远啊。
你说,我们的生活,是不是素质教育?虽然我们真的弹琴唱歌跳舞下棋学的不多,可是,我们玩的身心健康,不会在阳光下站半个小时就晕倒,不会因为老师批评一下就跳楼,不会觉得父母偷看一下我们的日记就离家出走,我们的生活简单、纯粹,就像春天里细碎的阳光,或许不够温暖,但让我们舒服。
再来看看你们的“素质教育”。
先从课本说起。现在的课本,色彩鲜艳,纸张宽大,字体排版漂亮,可是,书上什么内容都没有。例题?没有过程,没有步骤,你都不知道那个答案怎么来的;公式?抱歉,你只能到《教材全解》上去找,学生一个不留神,就没记上笔记,当然什么都不会做;从前,请假一个月,自学完全看得懂,考试照样双百分;现在,哪怕你只请了一天假,来了已经不知今夕何夕。说实话,这样的“假大空”课本,有什么用?不能怪现在的孩子不会自学,你没有办法自学,只能去为“预科班”提前消费。
刚刚教改,素质教育被等同于音体美德智体全面发展,于是我们的孩子,又唱又跳,又跑又叫,忙的不知所以,却在热闹过后“腹中空空”。后来,发现素质教育不是那么回事,可惜,这样的模式已然形成,孩子们依然在不断地接受“艺术熏陶”,琴棋书画语数外,累的像条狗,结果每一样都是浅尝辄止。徒然耗费了那么多的财力物力人力。
以前,小学五点才放学,不行,太迟,现在三点半四点就放学了。可是,放学后呢?从前我们放学后,除了玩,就是玩;现在的孩子放学后,除了培训班,就是写作业。本该是蹦蹦跳跳的年龄,却要求孩子们一动不动,少年老成被说成是“听话”,老气横秋被标榜成“乖”,天性流露就是捣蛋,活泼好动就是调皮。
呜呼哀哉。
03.
素质教育真正的内涵,乃是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位特级教师曾经总结出“十学会”: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乐群、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
无论在什么样的教育背景下,这都是“素质”的内涵所在,也都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刘再复说:我们教育的第一目的不是培养“生存技能”,而是要提高“生命质量”;也就是说,教育应当把培养优秀的人性、培养有质量的生命作为第一目的。
这样的素质教育,我们,翘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