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563,时光碎语
都说一天不写手生,这已经放任自己2天没有写了,再不写怕是更不想写了。都说能过一过二,不能过三过四,今天恰逢三,不能也不敢再放过了。
这两天没有写随笔,主要是不知道从哪方面去写。倒不是没有感悟,没有想法,就只是不想写而已,可能又到了一个新的倦怠期了吧。而且天天写生活随笔,写的有点乏味了,想换一换其他的,却也没有找到思路。
还是回来继续写随笔吧,也算是生活材料的一个积累,说不定哪一天就用上了不是。
就如著名散文作家秦牧曾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语音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就比较容易。”
生活中得到的材料会有很多,很杂,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随着时光的消逝,记忆也会淡化,感悟也会消散。
这两天没有写随笔,到也没有完全虚度。一是在记数字编码,二是在看一本新书,期望能写一篇书评。
一
数字编码看起来很简单,就那110个数字与图像,可真的去记的时候却总是丢三落四,不能完全印在脑海中。还出现了昨天印象非常深刻的编码,今天再去回忆的时候已经出现记忆混乱的现象了。这可能也与编码图像不是自己习惯或熟悉的谐音、表意等生成的原因吧,毕竟从别人那里直接拿过来的成品并不符合自己的思维习惯。接下来还是继续记忆,若相同的数字编码仍无法印在脑中,那就要去更换一个便于记忆的图像了。
编码记忆基本收尾,接下来该如何进行下一步了呢?这是一个大问题。这也是自行学习没有跟班的最大弊端了,一切的问题,一切的流程都需要自行去摸索,去梳理。好在不急着使用,慢慢的学习吧,梳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理清思路的过程。
二
很早之前就给自己计划要写书评,之前也写了一篇。写完后细观,那哪里是书评呀,说是读书笔记更合适。都说书评简单,但真正下手写的时候才知道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即便是老师给你列好书写格式,血肉的填充还是需要自行完成的。而难就难在填充血肉的过程,除了固有的框架,还要有独属于自己的思想与感悟,否则就成了千篇一律的东西了。
还是需要多看、多练、多琢磨,写的多了也就顺手了,有自己的思路了。
三
这两天在看的是纸质书,马上就要看完了,该琢磨着写书评了。
很久都没有看纸质书了,捧着书,在灯光下,目光在纸上穿梭细细品味书上的文字,手指在纸上细细摩擦,那微微的迟钝感,哗啦的翻页声是电子书完全无法提供的美的享受。
孩子是身旁沉睡,一袭光照亮了一颗不甘沉沦的心。作者与读者在这一刻达成了心的契合,突破了空间与时光的隔阂,形成了无声胜有声的交流。
发现自己还是喜欢纸质书多一些,虽然电子书更加的便捷易携带。而纸质书更容易让人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也更容易让人深入体味作者的所思所想。
有书在手,便是岁月静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39809/628ef75ebd9e4ac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