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
前段时间是端午节,久违的三天假期让许久没出门的我有了出去走走的机会,我和女友邀请了朋友一家,一行四人打算一起去距离广州不远的佛山转转。朋友开车,大家一起在车上闲聊,忘了是从哪里聊到了为人谨慎的话题,他们说我平时是一个谨慎的人,朋友为人比较幽默,看着镜子里的我说:“你看你这会儿还把口罩戴着呢,这还不谨慎?”我呆了一下才反应上来,自己上车后就一直没摘口罩,我笑了笑说:“嗐,现在口罩戴习惯了,忘了忘了。”大家笑了笑我,之后下起了很大的雨,不想打扰朋友开车,路上大家就没多聊什么。
这会儿天一下变得昏暗,车窗外雾蒙蒙一片,前面的车子都不太看得到,只能看到双闪灯飘在空中一闪一闪,我们的车子飘在这团浓雾里让人觉得不踏实。车窗上有了瀑布,瀑布流经之处瀑布外的世界变得扭曲起来,雨刷器在瀑布中左右搅动,却收效甚微。岭南的天气很恼人,端午前后大暴雨说下就下,说停就停,闹着玩一样,当地把这叫“龙舟水”。我看着车窗外的混沌世界发呆,心里想着刚刚朋友说的话。
2019年圣诞节前后,“小白,听说我老家那边有什么新型的流感,而且能人传人。”公司一个湖北的同事告诉我说,“这种流感不是隔几年来一次么,一两个月就好了。”2019年的我怎么也想象不到这口罩一戴就戴了这么久,当时如果有从未来而来的人告诉我之后发生的事情,我肯定会觉得他是个疯子。
口罩在疫情一开始是个紧俏货,大家都抢、囤,给远在家乡的父母邮寄,甚至化身为了送礼佳品。若是早上起来和一帮人在药店门口排队,买到了一盒口罩,回到家里家庭地位竟然能上升不少。病毒在中国的大地扫荡起来,这里停留一段时间,那里停留一段时间,打家劫舍,无恶不作,让当地的百姓苦不堪言。
疫情在持续,生活在继续。人类适应新事物的能力还是很强的,人们在时松时紧的防疫生活里继续热爱着生活,反而比以前更乐观了。人都是爱美的,现代人更是喜欢张扬个性,当口罩变为日常穿搭的一种之后,口罩慢慢有了审美,有了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朦胧美。
街上逐渐的出现了不同颜色的口罩,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普通的淡蓝色口罩了,这种淡蓝色的口罩其实也不丑,只是大家都戴,就显得普通和随便。白色的口罩也比较常见,比淡蓝色的好看不少,白色百搭,让鲜艳的颜色显得柔和,让素净的颜色显得雅致。黑色的口罩戴着让男生显得忧郁帅气,让女生显得优雅洒脱。有些女生喜欢戴粉红色的口罩,看起来青春活泼,让人觉得口罩下面是一张爱说爱笑的脸。还有口罩上印着各种图案的,动画人物、花鸟鱼虫、山川河流,彰显着自己的个性和爱好。
习惯了戴口罩之后,口罩开始有了一种社交价值。我一般在路上的时候,口罩还是会戴着,戴在下巴上,遇到某个陌生人过来搭话,下意识的用手把口罩拉上去,简单几句把话说完之后,再把口罩拉到下巴上继续走我的路。遇到相熟的人口罩则还是戴在下巴上,两个人聊,聊的投机了,边说就边把口罩从耳朵上扯下来,聊的不投机了,就把口罩拉上去,然后简单说几句结束话题走人。
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有时它罩着的可能不是脸,罩着的是心,戴着口罩是给心里蒙上了一层薄纱。我慢慢地开始依赖上这种感觉,出门的时候如果没带口罩,浑身不自在,非要找个商店花个两三块买一个才踏实。
审美是向外的,自我保护是向内的,口罩两者兼之,好像也契合了道家的阴阳之说。
随着疫情的持续,口罩慢慢的也不只是一个用来阻挡病毒的工具了,人们适应着变化,并且将变化为我所用,这是好的。生活还在继续,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来没有停止,乐观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的本能,也是大智慧。我们对疫情彻底结束之后的生活充满了期待,看起来这还遥遥无期,但疫情有时也成了拖延和逃避的理由,什么事情我等疫情结束后就去干,我们总是说着这句话,你看,这不也是为我所用了么。但愿疫情早日结束吧,让我能够没有阻碍的回到远方的家乡。
雨没有下很久,乌云散去,阳光在云中直射出晃眼的光束,世界变得逐渐明亮清晰起来。朋友在车里放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我们聊着一会儿的游玩计划。车窗外,树木在大雨的冲刷过后绿的发亮,阳光照射下,树叶上的水珠闪烁着千千万的光芒,把世界照的亮晶晶的。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墨海青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