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第四章 总结与思考

2018-07-09  本文已影响0人  cy_bit

1.各种成本

额外成本(与额外收益对应),做一个决策相对于当前,需要付出的成本。额外收益就是相当于当前,这个决策获得的收益。额外收益和额外成本比较,各个决策之间额外成本的比较。

机会成本,做一个决策,而放弃其他机会的代价,即其他机会所能创造的收益,在机会成本中体现。

资源拥有者如果有许多不同的选择,每种选择能带来不同的收益,那么一般来说,选择了其中一种选择,成本就是,所剩下的其他选择里所能获得最大的收益。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特定的资源,我们首先要学习能用于尽可能多领域的知识;其次是了解每个领域的收益是多少,我们往往缺乏这点,导致工作选择不是最优;最后机会成本受外界影响是不停变化的,我们要不断学习。

边际成本,决策者立足当前边际,所做决策的成本。

这三个成本是三位一体的,也称为边际机会成本。

沉没成本,已经发生的成本,决策要向前看,而不是纠结于沉没成本。

平均成本,所有成本的总数除以物品的总数。做决策依据的是边际机会成本,而不是平均成本。

2.成本是和行为有关的,而不是和物体有关的。一个物体没有成本,和物体相关的行为才有成本。

思考成本,首先要确定哪个主体的成本,对于不同主体,成本的构成、内容等都是不同的。

3.供给曲线

通过大豆玉米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论证玉米的供给曲线就是玉米的边际机会成本曲线,即大豆产生的相关收益。同时边际机会成本是逐渐递增的,即每一单位玉米的机会成本越来越大。

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曲线,一般是价格和供给量的函数曲线。

影响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有,一是能影响边际机会成本变化的相关因素,一般有生产要素成本的变化,其他机会成本的变化等。在现实生活中,这真是千变万化的,比如一个景点门票,有可能受公交车车票价格的影响,也可能受其他景点门票价格的影响。

二是供给者数量的变化。

三是供给者的预期。需要注意的是,预期以后价格涨,那么是现在少卖多生产;预期以后价格跌,是现在多卖少生产。

4.现实中考虑边际机会成本,不是考虑某个单位的边际机会成本,而是考虑一批的边际机会成本,如果不能量产,那么生产可能都不会发生。

5.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大于1即有弹性的,小于1缺乏弹性的。

6.用成本论证正当性,就是价格应该大于等于成本,否则可能存在不正当的目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