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注《随园诗话》(1244)

2024-01-11  本文已影响0人  真老实人_425a

【原书卷十五·三七】

孔毅夫《杂说》退之晚年服金石药致死。引香山诗“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为证。吕汲公辩之云:“卫中立字退之,饵金石,求不死反死。中立与香山交好,非韩退之也。韩公之痛诋金石,已见李虚中诸人墓志矣:岂有身反服之之理?”

孔毅夫,即孔平仲(1044—1111),字毅父,今江西省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孔子后裔。治平二年(1065)进士,初授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主簿。熙宁三年(1070)后,历任密州(今河南密县)教授、秘书省校书郎、衢州军事推官、秘书省著作郎和虔州(今赣州)骑都尉。元祐二年(1087)升太常博士,后历任太仆丞校理、江浙提点京西南路刑狱。元祐六年(1089)四月充任秘书阁校理、朝奉大夫。绍圣元年(1094),言官参劾他元祐时附和旧党当权者,因而被削官,出知衡州(今湖南衡阳)。又有人弹劾他不推行常仓法,而被徙官韶州(今广东韶关)。又因他上书辩解,再贬为惠州(今广东惠阳)别驾,安置编管于英州(今广东英德)。元符三年(1100)七月起用,授朝奉大夫。崇宁元年(1102)十一月任户部郎中,后改任佥部郎中,提举永兴路(今陕西长安)刑狱、帅鄜延(今陕西富县)、环庆(今延安)等路。大观元年(1107)党论再起被罢官,后主管兖州景灵宫(今山东曲阜县旧县村北)。孔平仲是北宋中后期著名的文臣,与二兄孔文仲、孔武仲“以文章名世”(《宋诗钞》) ,嘉祐、治平年间连续三科顺次登进士第,元祐初同入朝为官,声名卓著,时号“三孔”。有黄庭坚称:“二苏(苏轼、苏辙)联璧,三孔分鼎”之誉。著有《续世说》、《孔氏谈苑》、《珩璜新论》等。《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孔平仲占二十一卷。按:《随园诗话》作“孔毅夫”,应有出处。今存宋·毕仲游《和孔毅夫省宿》、《再和孔毅夫省宿》诗,毕仲游,字公叔,熙宁三年(1070)进士。与孔平仲是同时期人。

《杂说》,即《孔氏杂说》,一名《珩璜新论》,宋代笔记。传本或作1卷,或作4卷。宋·孔平仲著。此书名《孔氏杂说》,一曰《珩璜(音héng huáng)新论》,吴曾《能改斋漫录》引作《杂说》。也有称《杂记》。原本卷末有淳熙七年(1180)吴兴沈诜《跋》,称渝川丁氏刊板,已名“珩璜论”,可见当时此书已有2名。四库采进诸本,刊本皆题《杂说》,抄本皆题《珩璜新论》。以考证旧闻为主,其间也有托古事以发议论的内容。可供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学者参考。今传各版本篇卷、内容略有差异。

退之,此处指韩愈,字退之。

香山,指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出自唐·白居易《思旧》诗。节选原文:闲日一思旧,旧游如目前。再思今何在,零落归下泉。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微之炼秋石,未老身溘然。杜子得丹诀,终日断腥膻。崔君夸药力,经冬不衣绵。或疾或暴夭,悉不过中年。唯予不服食,老命反迟延。

白居易写《思旧》诗时,年六十三岁,在唐代,已算高龄。在这首诗中,“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两句,在历史上引起了众多的纷争,关键在于“退之”是谁。韩愈字退之,他又是白居易的好友,因此大多数人都认为,“退之”就是韩退之,即韩愈。于是,这两句诗就成了韩愈是因为服食金丹中毒而死的铁证。另外,韩愈晚年,曾写过一首《又寄周随州员外》:“陆孟丘杨久作尘,同时存者更谁人。金丹别后知传得,乞取刀圭救病身。”诗题中的周随州,是在随州(今湖北随县)任地方官的周君巢,他是韩愈的老友。诗的意思是:陆长源、孟叔度、丘颖和杨凝(都是韩愈的同事和朋友)都早已逝去化为尘泥,与你我同时的人还活着的有谁呢?分别以后听说你传得了金丹,希望给我一点(刀圭为古代量药单位,大约相当于梧桐子大)治疗这多病之身吧!由此可知,韩愈曾向友人乞取金丹救病身,这是韩愈晚年服金丹的迹象之一。但也有人研究后认为,白居易还有一位友人卫中立,字“退之”。这位卫退之有记载说他是服长生奇药而死的,因此,诗中的“退之服硫黄”应指卫中立。情况究竟如何,目前尚无定论。

吕汲公,即吕大防(1027—1097),字微仲,宋蓝田人。先祖汲郡(现河南卫辉市)人,本人亦封汲郡公,所以后世也称其为吕汲公。因祖父吕通葬于京兆蓝田(今西安市蓝田县),遂家定居蓝田。吕大忠共兄弟五人,四人登科及第,其中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和吕大临都被《宋史》立有传记。吕大防皇佑元年(1049)进士,调任冯翊主簿、永寿县令。迁任著作佐郎、知青城县。韩绛镇守蜀州,称吕大防有佐辅帝王创业治国的才能。入朝暂代盐铁判官。嘉祐八年(1063),宋仁宗驾崩,宋英宗即皇帝位,吕大防改任太常博士。御史空缺,任命他为监察御史里行。宋英宗赵宗实是宋仁宗的堂侄,其继位后,掀起了追认生父濮王赵允让为帝的纷争。宰相韩琦、曾公亮以及欧阳修结成了一派,他们主张宋英宗可以遵从本心选择,给予父亲赵允让以皇帝封号。谏官司马光、谏官吕诲、翰林学士王珪、御史吕大防、范镇、范纯仁等人结成一派,他们主张宋英宗应该恪守儒家孝道,奉宋仁宗为皇考,视生父为皇伯。吕大防因上奏十几次议论此事,后被贬官出知休宁县。宋神宗即位后,吕大防任淄州通判。熙宁元年(1068),知泗州,为河北转运副使。召为直舍人院。韩绛为陕西宣抚使,命他为判官,又兼河东宣抚判官,被任命为知制诰。四年(1071),知延州。恰逢环庆兵乱,韩绛因之被贬官,吕大防也落职知制诰,以太常博士身份知临江军。几个月后,移知华州。后被任命为龙图阁待制、秦州知州。元丰初年(1078),吕大防移任永兴军。进官直学士。居位数年,任成都府知府。宋哲宗即皇帝位,召吕大防为翰林学士、权开封府。迁任吏部尚书。元祐元年(1086),被授予尚书右丞,进中书侍郎,封汲郡公。元祐三年(1088),升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提举修撰《神宗实录》。后来,吕大防恳请避相位,被宣仁太后挽留。太后去世。吕大防为山陵使,又命他以观文殿大学士、左光禄大夫的身份知颍昌府。不久改任永兴军,使方便他的乡社。左正言上官均、右正言张商英,御史周秩、刘拯等相继弹劾他,被削去学士,任随州知州,贬为秘书监,分掌南京,居住郢州。言官又以他主修《神宗实录》直书其事为诬蔑诋毁,迁居安州。吕大忠(吕大防之兄)从渭州入朝应对,宋哲宗询问吕大防是否平安,并且说:“执政大臣想要把他迁移到岭南,朕独令居住安陆,替朕传话问候他。大防朴实正直被人所叛卖,三二年后可以再相见。”吕大忠把哲宗的话泄露给章惇,章惇恐惧,愈加惩治吕大防。绍圣四年(1097),贬吕大防为舒州团练副使,指定在循州居住。吕大防到达虔州信丰时病逝。终年七十一岁。宋徽宗即位后,恢复大防的官职。宋高宗绍兴初年,又恢复大学士,赠太师、宣国公,谥号“正愍”。

卫中立(762—815),字退之,唐福建观察使卫中行的二哥。贞元九年(793)进士,官监察御史。卫中立在为父守孝三年后,辞别弟卫中行,去南方寻觅仙方炼丹,后在容管(今广西部分地区)经略使房启手下做官,因功升任监察御史。元和九年(814),房启迁任桂管(今广西部分地区。桂管、容管、邕管,简称“三管”,为广西代称)观察使,卫中立随行。不久,房启因贿赂被贬太仆少卿,卫中立代理其职三个季度。之后去岭南节度使马总幕中任职,不久去世于南海(今广州),终年五十三岁。元和十年 (815)十二月归葬河南某县。因其弟卫中行时任尚书兵部郎,与韩愈私交甚好,故请韩愈撰写了《监察御史卫府君墓志铭》。文中对其炼丹之事提出了委婉的批评,并警示后人。

附:唐·韩愈《监察御史卫府君墓志铭》:君讳某,字某,中书舍人御史中丞讳某之子,赠太子洗马讳某之孙。家世习儒,学词章,昆弟三人,俱传父祖业,从进士举。君独不与俗为事,乐弛置自便。父中丞薨,既三年,与其弟中行别曰:“若既克自敬勤,及先人存,趾美进士,续闻成宗,惟服任遂功,为孝子在不怠。我恨已不及,假令今得,不足自贳。我闻南方多水银、丹砂,杂他奇药,熬为黄金,可饵以不死。今天若丐我,我即去。”遂逾岭厄,南出。药贵,不可得。以干容帅,帅且曰:“若能从事于我,可一日具。”许之,得药,试如方,不效,曰:“方良是,我治之未至耳。”留三年,药终不能为黄金,而佐帅政成,以功再迁监察御史。帅迁于桂,从之。帅坐事免,君摄其治,历三时,夷人称便。新帅将奏功,君舍去。南海马大夫使谓君曰:“幸尚可成,两济其利。”君虽益厌,然不能无万一冀。至南海,未几竟死,年五十三。子曰某。元和十年十二月某日,归葬河南某县某乡某村,附先茔。于时中行为尚书兵部郎,号名人,而与馀善,请铭。铭曰:嗟惟君,笃所信。要无有,弊精神。以弃馀,贾于人。脱外累,自贵珍。讯来世,述墓文。

李虚中(生卒年不详),字常容,魏州(今河北大名)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唐代命理学家,出身陇西李氏仆射房,北魏侍中李冲的八世孙。贞元十一年(795)进士及第,试书判入等,补秘书正字,后授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世传《李虚中命书》,署名“鬼谷子撰,虚中注”。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收录于《昌黎先生集》卷二十八·碑志五。节选原文:“君亦好道士说,于蜀得秘方,能以水银为黄金,服之,冀果不死。将疾,谓其友卫中行大受、韩愈退之曰:‘吾梦大山裂,流出赤黄物如金。左人(左人:擅长占卜相命之术者)曰,是所谓大还者,今三矣。’君既殁,愈追占其梦曰:‘山者艮,艮为背,裂而流赤黄,疽象也。大还者,大归也。其告之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