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当孩子生命中的老司机
……即使是明显爱孩子的家长也不能永远做到行为上尊重孩子……他们无视孩子的要求、怠慢孩子生气时的感受、轻视孩子的恐惧。他们用绝不敢施予另一个成年人的方式打断孩子,而自己被孩子打断时有怒不可遏……《无条件养育》119
你还记得最近的一次,被人不尊重,甚至被侮辱的感觉是什么时候吗?(欢迎在评论区与我分享)
直接闯入球爸脑海的,就是2年8个月前,跟着师傅学驾照的经历。我的驾校师傅是个快退休的上海人,干瘦的小老头,浑身上下散发出的那一股戾气。
“册那(操)”,”搞撒么子(什么鬼)”,“侬脑子瓦特啦?(你脑子进屎啦?)”是他嘴里常念叨的三句话。
不管你开的再好,他总能挑到你的毛病,“进库太贴边了,还有5厘米就出界了”,“刚才旁边有个人你没看见吗?你眼睛长屁眼上了?”,“太慢了”……球爸自认为平时还算一个和善的人,但面对这位老司机,当时真的时杀心都起了。
最近球妈的朋友跟她抱怨,学校的老师,居然当着她的面,指着她孩子的脑袋说“你是不是这里有问题?”,让我立马就想起当年,那位老司机骂我时的表情。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要尊重孩子,我想就是要像我的师傅一样的老司机心态,在面对新司机时的那种趾高气扬,不可一世,总觉得你总达不到他的需求。
我总结下来,这种心态有两个层次:
一种叫需求上低估孩子,一种叫能力上高估孩子
需求上低估孩子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多,所以我知道什么是对你好的,你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不重要,而我可以采用任何手段,让你听我的;
能力上高估孩子
因为你必须听我的,所以你也应该做到我要求你做到的任何事情,否则就证明我错了,但我是不可能错的。
最近看到陈丹青关于这种心态,有很精辟的评论:
要让孩子有独立思想,首先家长要克服自己的“家长欲”。现在的孩子很辛苦,一天到晚被逼着学钢琴、古筝、英文……这是很可怕的情况,他们长大了会恨家长,说自己没有童年,一天到晚在上课。
其次,中国家长有一个需要克服的趋势,那就是太把一个孩子当孩子。他是他自己,有他的才能和爱好,只是你一时看不出来。我经常遇到一些家长,问孩子应该怎么学画。其实问题不在这里,而在于他是否了解他的孩子,在于他是否冷眼观察孩子——孩子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这时教育就开始了。家长最要紧的是冷眼看,然后带着孩子走向他感兴趣的地方,而不要强行带他去他讨厌的地方或者没感觉的地方。
想象一下
某天下午,你的爱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跟你说“亲爱的,我今天很累,晚饭我不想吃了,我想回屋休息一下。你并不知道他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儿,你也很担心他的身体,但我想如果你情商正常,就绝不会说
“不行,你必须吃完饭,洗过澡才能睡觉,要养好良好的生活作息。”
但如果是孩子表示他不想吃饭时,你是不是就会这样回答他,甚至强迫他吃饭呢?这里面区别就在于,我们相信一个成人,对于自己需求的判断,但不相信一个孩子。
“他不想吃饭一定有他的理由,我没必要强求他。”
但孩子真的不懂吗?
托马斯戈登博士(P.E.T.创始人)认为:
“孩子有时比家长更清楚自己是困还是饿,更了解朋友的特点,更了解自己的抱负和目标,更了解不同老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更清楚隐藏在自己体内的冲动和需求,更知道自己爱谁,不爱谁,珍视什么,不喜欢什么。”
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我们所有的行为模式,在我们童年时期已经发展完毕了。换句话说,即使心理发展最健康的人,他的行为模式也和3-5岁的孩子是一样的。
所以,你凭什么说,你爱人就比你孩子更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呢?
做到尊重孩子,我认为是,在需求上把他们当作一个成人,在能力上,考虑孩子客观的发展阶段和情景。
他们高兴,害怕,做出任何让你不愉悦的事儿,或者不符合你要求的事儿,都一定有他的原因,你要做的是找到这个原因,或者反思,是不是对他要求太高了,而不是直接的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