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口袋外语楠天文化学院

别傻了,你真以为外语只是一门工具?

2017-01-23  本文已影响6657人  夏槿11

这年头,学外语的人越来越多了,但学得好的越来越少了。

作为大学的日语老师,我教了五届学生,200多人。每年开学时我都会问:“你为什么选择日语?”大部分同学都皱着眉头说:“高考分不够,被调剂来的。”200多人中第一志愿报日语的,只有3个。

大家都说:“外语不过是个工具罢了,大学四年就学这,将来到社会上有什么竞争力?”多数学生都会在双辅修经济和金融类课程,培训其他技能,兼职和实习,学生会工作和社团活动中忙碌地度过大学生活,把精力投入外语学习的寥寥无几。

但另一方面,许多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包括社会人士都在修习第二,甚至第三门外语,除了充实生活之外,还为了多学一门技能,提高自身实力和竞争力。他们说:“看你们学外语的多好,起码有一门手艺能养活自己。”

墙外的人想进来,墙里的人想出去。听起来多滑稽!

外语学科就像一道可口的甜点,作为佐餐备受青睐,但作为正餐又填不饱肚子。

作为一个学了几十年外语的"老司机",我想谈谈当今人们对外语学科的认识误区,以及学外语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的问题。

外语系出身,你嫌弃过自己的专业吗?

在当今这个浮躁的年代,外语学科出身的人,多少对自己的专业是有些嫌弃的。我们姑且抛开不合理的高考制度,谈谈怎么面对现实的问题。先说说目前人们对外语类专业的普遍认识。

观点1:外语不过是个工具而已。

是啊,所以呢?有什么不好吗?

我承认,高校的学习跟社会生活有所脱节,但比起那些纯理论类的,上课读教材,考试划重点的科目,外语类的实用性算是强的。尤其是零基础的小语种,大量的听说读背真能让你学到东西。

观点2:只会外语不好找工作。

是啊,但连外语都不会更不好找工作。

我有个双修金融的学生,每个周末都不眠不休地学习,好容易把双修证拿了下来。但一次面试时她刚开口用日语自我介绍就被刷了。

用人单位又不傻,你连专业都学不好,跨专业求职,谈何容易?

如果你真的想找好工作,就更应该磨炼专业水平,进入高水平的公司实习,为自己搭建一个好平台。

观点3:我想学好外语,可我也想掌握其他技能啊

是啊,这很理想,但你能做到吗?

我并不反对学生多学东西,只怕跟风盲从,到头来一事无成。样样精通的学霸不是没有,太少了,除了勤奋刻苦之外,还要有天赋和能力。

小语种想从零基础到专业水平,得付出多少努力,回顾下你从小学英语的历程就能明白。

艺不压身,但需先有一艺傍身。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认清自己很重要。

观点4:外语那么难,努力也学不好。

是啊,但别的你就能学好么?

外语很难,高翻同传也没有几个。但难道学金融就能成为金融大亨,学管理就能成为管理大师,开店就能成为商业巨子,写文章能成为一代文豪吗?

大多数人都一样,爬不到顶尖,但只要努力就能达到温饱甚至小康,这是由你的能力决定的,与专业关系不大。

我不反对换专业、改行,但不要盲目,如果你并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与其去挑战一个全新的领域,不如在你老本行坚持走下去吧。

外语真的只是一门工具吗?

外语类是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虽然不能让你锦衣玉食,但丰衣足食是没问题的。尤其是在这个共享经济、以人为本的时代,精通外语,绝对是一种潮流。

谁说外语只是一门工具?它是“斜杠青年”的必备神技

最近“斜杠青年”这个词异常火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单一职业,而是选择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生活,如依靠教育、健康、娱乐、文化、艺术等行业谋生。

网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帖子:《不上班如何做到自给自足》、《自由职业如何做到月入十万》、《身兼n职,一个活赚到一年的钱》,赚足了眼球。

简单来说就是靠技能赚钱。技能包括什么?外语就是重要的一项。

学外语的人,可以说是最早的一批“斜杠青年”。

且不说那些高翻同传,就从普通学生说起。

我的一个同学,大学期间就办了个日语班,在他租的房子里授课。开始只是面向本校学生,后来逐渐有外校生、甚至社会人士加入,因为太火爆,一个班开成了好几个,又从他家搬到了一个正式的教室。

大四课很少,他便周末教课,平时去日企当打工做翻译,结识了不少日本人,当了他们的中文家教,比自己教课赚钱更容易。看他水平不错,日本人便常让他翻译资料,久而久之活儿越来越多,他索性去注册了个翻译公司。生意好时,还雇其他同学打工,我也是其中之一。

他不仅在学生时代就实现了生活自给自足,还当上了“老板”。

后来他也当了老师,依然继续着自己翻译、公司老板、教师的多重身份,过着优哉游哉的日子。

这并非特例,该同学也并非天赋异禀,只是在其他人迷茫不知所措,或像没头苍蝇一样瞎折腾时,脚踏实地让自己的专业开花结果而已。

谁说外语只是一门工具?它是安身立命的左膀右臂

很多人说,我只想找个安稳工作,踏踏实实过日子。

这让我想到了另一个例子。我一个朋友,在国营药厂工作近十年,中层领导,每月工资4000多,年薪不足十万。很难再有升职空间,无年假,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经常加班,赶上上级检查还曾住在单位一个礼拜。

他曾是学校的高考状元,选择药科大学就为了招生简章上那句“就业率100%”。他坚信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医药类总不会没有出路。果然,毕业时他不费吹灰之力就进入了这家国企。

然后就过上了高不成低不就,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生活。他的同学不是在更清贫的医药部门当公务员,就是干着不靠谱的医药代表。

他谈了几个对象都无疾而终,其中一个直白地说:你什么时候年薪10万再说吧。

我问他:怎么不在工作之余找点活儿干?

他苦笑道:能干什么?难道给别人配点药?

另一位医生朋友也说过:难道我私下里给病人做个手术?

找工作并非社会生活的终点,仅仅是起点而已。安稳踏实的工作是理想的,但现实往往是:又不开心,又不挣钱,你还必须得干,是不是很尴尬?

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的专业真是个宝。外语学好了,至少不会缺钱。

拿我自己来说吧,我不像上述那个男同学那么勤奋,大学期间只是沉浸在读书画画写字当中,从没有刻意去找兼职,但工作自己就会找上门来,一点不骗人。

你想啊,老师接了翻译的活儿,干不完怎么办?师兄师姐毕业了,他们的兼职交给谁?熟人的公司要与外国人开会,但没有专职翻译怎么办?以前的同学想学外语,又没钱出去上培训班怎么办?

反正也是要找人,干嘛不找你。你干得好,干嘛不继续合作。

人脉就像滚雪球一样,慢慢地积累起来了。

把一件事做到精深就会发现,它并不是让你的道路越来越窄,而是越来越宽的。水到渠成了,自然会延伸向各种领域,比没头苍蝇般横冲乱撞要好太多。

谁说外语只是一门工具?它是通向新世界的大门

许多人会说学外语是有用,但不是每个人都像你学得那么好。学着学着就发现太难了呀,没时间呀,学不会呀,然后就无疾而终了。

我自己也有类似经历。(参见学废了五门外语后,我是怎样把自学坚持下来的)对于不能坚持下去的人,我表示理解,但觉得可惜。

我认为,不管你想不想当自由职业者、斜杆青年,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总得有一门过硬的技能傍身,才有足够的底气和自信生活下去。我们都是普通人,左右不了行业动态,把握不了企业大局,猜不透领导的想法,我们可以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武装自己!

在这方面,外语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学好了,转行绝不是梦想。

我大学时加入过一个字幕组,里面许多的翻译都不是外语科班出身,有些是在翻译字幕的过程中迸发了学习热情,考过了等级考试,其中不乏成功转行的例子。

有个女生原本的专业是地图测绘,毕业后在一个二线城市的测绘局干了一年,工资不足1000(十年前),我们都劝她别干了,但她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技能。后来她还是忍受不了,辞了职,找工作屡屡碰壁。但字幕组的工作一直干着,不仅日语有了提高,还练就了用电脑做特效的技能。没想到她后来就是凭这个进了上海的一家日资的软件公司,工资翻了5、6倍,彻底摆脱了原来的生活。

还有一个姐姐原本是程序员,在字幕组一开始做的是嵌时间轴的工作,后来开始自学日语,先后考过了二级和一级(当年还不叫N1),最后跳槽成为了日语翻译。

另一个姐姐工作了好几年,月薪不低,但她不喜欢,便辞职去学了俄语,后来成为了翻译,在北国的冰原和中亚的戈壁滩上凭着一口流利的俄语搭建桥梁,化解危机,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所以啊,外语专业的学生们,请不要再抱怨命运不公,也不要再人云亦云地去培养什么多重技能,外语爱好者们,也不要再让懒惰、悲观打击你的学习热情,先把这一门技能牢牢地握在手中,再利用它去搭建更坚固的桥梁,延伸向更广阔的天地吧。

这年头,学外语的越来越多了,但学得好的越来越少了。

你不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员吗?当你成为了,就懂我在说什么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