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友社"--投稿专用专题人民广场金色梧桐

时光里的泥咕咕『非遗日记』

2020-04-18  本文已影响0人  好一杯凉白开

你玩过泥巴吗?

看着一团团泥巴在自己手下呈现不同的形状,还蛮有趣的。

可能手艺人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一团简单的泥巴,在他们手里仿佛拥有了生命。

泥咕咕|壹脉

泥咕咕,是对河南鹤壁浚县民间泥塑小玩具的俗称。

燕咕咕|壹脉

这种燕咕咕是泥咕咕最传统的形象。

泥咕咕是用黄河胶泥捏制而成,因吹起其身上气孔发出不同的声音,而被称作“泥咕咕”。

泥咕咕最早是作为在军中传递军情的工具存在,如今更多的是作为泥哨玩具。

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末农民起义,李密率领的瓦岗军曾在古黎阳(如今的浚县)与隋军大战,不少将士和战马阵亡。

后为纪念这些牺牲的将士和战马,军中一些手巧的人就用当地的胶泥捏成泥人、泥马以表怀念之情。

而后,军队中一些人员就地安置,这门手艺便流传下来。

泥咕咕|壹脉

浚县泥咕咕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品,共有三大类,50多个品种。

主要是以三国、水浒和瓦岗军为原型人物。或是老虎、狮子、燕子、等形象的动物和飞禽。

这些泥咕咕寄托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因其造型古朴,夸张别致的形象,被民俗专家称为“历史的活化石”。

憨刀泥塑

作为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浚县泥咕咕一般有四种制作形式。

一是模具制作,有扁头狮、小燕子等;

燕咕咕

二是手工捏制,有小马、小猴、猪八戒;

我不听…我不听…

三是模子和手捏相结合,骑马人;

四是泥玩具上加钢丝、弹簧,有活头马、活头狮等。

活头狮|壹脉

手艺人用的泥料和工具都非常简单,往往是就地取材。

首先选取村边的黄胶泥,加水和成泥巴,用木棍捶打几遍,使其变得柔软细腻,如面团一般。

之后就是捏制成自己喜欢的形状,然后打孔,烧制之后进行彩绘。

经过这一系列的取土、和泥、捏制、打孔、烧制、彩绘,一件富有生命气息的咕咕就现世啦!

憨刀泥塑

时间过去了千年,这项古老的技艺渐渐被遗忘,年轻人们不愿意再继续学习这门手艺,传统后继乏人,逐步失传。

非遗传承人:憨刀|壹脉
在那个时候,几十年之前,杨圯屯全村几千口人全部都做泥咕咕。但是现在剩的也没有几家了。

拍摄纪录片时,憨刀老师无奈的说。

杨圯屯,是憨刀老师所在村子。因当时李密手下有一叫杨圯的大将在此屯兵得名。

憨刀|壹脉

很感谢,憨刀老师还在继续坚持!

如今的憨刀老师不仅自己做泥咕咕,传承泥咕咕,也在不遗余力的抢救泥咕咕。

老师经常走街串巷,寻找收集传统的老泥咕咕。

壹脉

遇到好天气老师会把收集到的咕咕都拿到太阳下重新整理,打上标签,好好存放。

当问及老师为什么收集这些老泥咕咕的时候,老师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其实也是我在怀念,我看到这些就想到我童年时代那种快乐的生活。”

从泥咕咕这么小的一个小玩具身上,可以体验,也可以感悟到,那个时代的变迁。

与崔健合作|壹脉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泥咕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壹脉

土是万物的主宰者,没有这块土地,我们人类将无法生存,这就是它的伟大。

“很多人认为泥塑是一种艺术,我认为他是一种生活。我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和这些泥土在一起的时候。”

我并不喜欢别人叫我艺术家,我就是个手艺人,喜欢玩泥的手艺人。

这些东西,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喜欢,但我会一直做下去,玩下去……

壹脉

向祖先的智慧致敬  !

向堅守在文化傳承路上的人致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