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名妓李娃重情仗义
武侠大师金庸说高阳是一流的历史小说家。中国现代女作家张爱玲也说过自己一直在看高阳的小说。可见高阳在文坛地位不一般。
《李娃》是高阳的成名作,改编自唐代文学家白行简的经典传奇小说《李娃传》。高阳在其中又增加了大量的历史场景,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对白。使故事内容更丰富多彩,故事发展逻辑更合情合理。对女主李娃女性光辉的重塑解读,是高阳对女主的偏爱,更是对生活的另一种期许。开篇自序中高阳更是表达了自己在创作《李娃》的初心及理念,以便后人更好理解这部著作。
故事发生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到处经济繁荣,风光旖旎。出身五望名族之一的荥阳公子郑徽进京赶考,在“风流薮泽”的平康坊,偶遇风华绝代的名妓李娃,两人一见钟情。
可福兮祸所伏,郑徽从此贪恋美色,深陷温柔乡无法自拔,对考取功名分散了大量的精力,以致金榜无名,钱财却耗尽。原本指望昔日好兄弟接济渡过经济窘境,没想兄弟却被人设计意外死亡。接着李姥与刘三姨合谋驱逐,让郑徽深感世态炎凉,心如死灰。
常言道人倒霉时,喝水都能呛到,而此时用在郑徽身上更贴切不过了。郑徽在恍惚中
落水被人救起又惨遭抛弃,扔到西市给人唱挽歌,好不容易能糊口过日子了,又遇见微服私访父亲,本念着父子之情,以为是救命稻草来了,没想自己的狼狈样是重面子的父亲所不能接受的,又被残暴毒打一顿,扔到破宙里,沦为了乞丐。在乞讨路上,又重遇李娃救助,护读最终功成名就。郑徽真的是“成也李娃,败也李娃”。
再说李娃,从小在李姥旁耳闻目染,性格变得倔强理性,对男人有一定的手腕。如果说开始遇到郑徽,虽有点爱,但逐利的心更多些。郑徽一年不到,钱财就被挖空,李娃起主要作用。但也可理解,妓院这种地方本来就是费钱之地,自古妓女逐利也是天下皆知之事。只怪郑徽太单纯,缺乏社会生存经验,才会一步步使自己陷入困境。
郑徽就是现代版的“傻白甜”,命运完全在别人手里,而李娃又显得老炼,有计谋。她早知爱情不值钱,面包更重要的道理。而郑徽傻又天真对李娃是言听计从,迷恋之极。虽后面遭受一连串的打击,过着非人生活,一见到李娃,郑徽的苦痛就悄然不见了,眼里只有李娃。可见爱之深情。
全书中李娃的两次巧遇,对郑徽来说,就是命运的转折点。第一次遇,郑徽心迷失了。第二次遇,终满血复活,夺得功名。
这是郑徽的一部成长史也是李娃的成长史。李娃本是个红尘之女,有自知之名。封建等级森严,良贱不能通婚的律法。还有假母李姥的前车之鉴,素娘重情上吊自杀的惨烈,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李娃,不能有非分之想。为生计,追逐金钱,是无可奈何之事。可是郑徽的沦落街头作乞儿,又刺痛了她的神经,唤醒了她原有的良知与责任。终得她下定决心与李姥斗,重燃郑徽的书生志气。
李娃是个一旦确定目标就能坚持执行之人,每日督促郑徽用功读,给郑徽买必要的书,坚信郑徽是个有才气之人。鼓励郑徽一鼓作气,连考争取更大功名,然后自己也做好功成身退的准备。可谓是识大局,看长远,有拿得起,放得下的肚量。也难怪郑父会感动,宁愿以身伏法来促成儿子的姻缘。无疑,李娃是成功的了,虽然小说最后只写到李娃私自别离郑徽,重回到李姥身边,但按照郑徽的个性,还是会去重寻李娃的,小说没有特别点明,也留给了读者们想象的空间。
同为名妓,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也是广为人知。杜十娘相比与李娃,感性会多点,不会使手段,运气也差了点。杜十娘早有从良之心,也是等得心焦。在遇到软弱的书生李甲,没有经过仔细考察,就把自己的终身一股脑的寄托在李甲身上。杜十娘太心急,以致看人错误。而这个书生李甲是个怕事薄情之人。跟杜十娘在一起,同样的门第等级横在面前,从不为杜十娘处境考虑争取,只说严父不容。泛舟偶遇富家公子,受人家鼓动诱惑下,就能以千金银两之价卖掉杜十娘。可谓是个现代版的“渣男”。这种人一贯宗旨是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杜十娘爱上这样的极品男注定是个悲剧。
反观郑徽有才,有正义感,有责任心,心思纯真又痴情。对李娃,主动提出要明媒正娶,连李姥也要一块安置。面对森严的婚姻律法,努力争取,请求父亲帮助。生怕委屈了李娃,对李娃体贴周到极致。也考虑到严父不允情况下,自己为了李娃可以抛掉功名。这是爱一个人的体现吧。
一直想着假如杜十娘遇上的是杜徽,估计是能完成从良之愿,也是会幸福下去的吧。而李娃遇李甲,估计就只是单纯逐利而已罢,李甲没品又没才,在傲娇的李娃眼里自然是看不上的。疯狂榨干钱财逐出院子,这是李甲遇李娃的最终结局。
阅完再回顾通篇著作,会发现原唐传奇小说中,李娃是参与驱逐郑徽的,个性是更狠绝果断点,而高阳在新《李娃》作了处理,把李娃刻画得更通情达理,更重情仗义,宁愿抛去荣华富贵,也要助郑郎功名有所成。此外,在收尾部分也做了改动,原传奇小说中大团圆,皆大欢喜的场面,高阳觉得落入俗套,收尾设置了悬念,让大家去猜想,意境更美好些。因此这部书还是值得我们细细鉴赏品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