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件事情正在从“春节”中消失,怪不得越来越没有年味,这年过得真
你好,我是刘菇凉
很多人都说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好像大家都很忙,过年只是走个形式,以至于没有丢掉多年的传统文化,但是,以前过年的快乐,越来越感受不到了。
不知道单单是我家如此,还是很多人家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小时候过年,不管大人小孩,都有在为了过年而做准备,大人准备年货,小孩期待穿新衣,大家都参与进来,现在,一切从简,为了方便,很多东西都省略掉了。
下面这几样东西,正是在我家里慢慢消失的,随之流逝的,还有其中的年味与快乐。
1.发红包
现在的红包主要是线上抢红包和线下大人给的红包。
网络上经常调侃广东人的红包很多,但很小,如今,在我家里,即使再小,也算是难得的。
首先是微信红包,前几年,大家都很喜欢在家族群里发红包,不管大小,图个欢喜,大人小孩都可以抢,这两年,家族群就没有什么人说话了。
即使是过年,有人在群里发红包,也是发一两个,连水花都没有,也没有说什么话。
到了2023年,家族群里聊天的次数就更少了,上一次聊天还是我爸在群里找我堂嫂帮忙取快递。
其次,线下大人发的红包也省略了。
以前过年,小孩收红包,大人发红包,如今,小孩收红包这个过程也省了,一发一收,显得多此一举,干脆就说好,大家都不发红包。
除了一些从来没有到过家里的,比如刚结婚的新人,或者初次带回家的对象,这种人情世故上,单独给个红包,其他小孩的红包就不发了。
02走亲戚
我妈妈有九姐妹,每个姑妈、姨、舅舅家里都有四五个孩子,我小时候,经常被妈妈带着去不同的亲戚家,再加上爸爸这边的亲戚,从年初二开始,一天去一个亲戚家,到元宵节都不一定能去完。
现在,大家懒得做饭,图个方便,大家都商量好同一天去舅舅家,当天摆个四五桌,一同吃个饭,就算是拜年了。
吃完饭,大家各自回家,个别的亲戚,会单独约定时间去一次,像广东的特色游神,不同的姓氏,游神的日期不同,大家会选择在游神当天去,也是不给人家添麻烦。
我家前年房子刚装修好,亲戚说没有看过装修好后的房子,都说要来看一下,我去年没有回家过年,妈妈说,现在亲戚来家里,她直接就是打边炉吃。
实在不知道说我妈也在跟上时代潮流还是应该咋说了。
03准备年货
我小时候最盼望过年,是因为能吃上一年只有一次的煎堆,有些地方叫麻球。
家里在二十五六时,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糯米粉,做成一个个煎堆,用刚炸出来的花生油,把煎堆油炸得焦黄焦黄的,很有嚼劲。
特别是过完年之后,煎堆硬邦邦的,把它从米缸里拿出来,放在盘子上蒸软,又香又有嚼劲,我一次可以吃上三个不止。
后来有一年,不做煎堆,改成做饺子。第二年,饺子也没有了,改成包粽子,一直到现在,过年都会包上几斤粽子。
我也不知道好端端的,过年的年货为什么变成吃粽子了。
另外,以前在除夕前一天,还会杀猪,家家户户都会买好几斤猪肉囤着,因为过年那几天是买不到猪肉的,如今也没有这种操心了。
再加上我家喜欢吃新鲜的食物,需要再买,也很方便,
随着食品的种类越来越多,获取的方式也方便快捷,根本不需要向以前那样囤货,有什么需要的,直接去商店买。
虽说是方便了,但是以前的准备更让人期待与喜悦。
04看春晚
你现在还看春晚吗?
我的回答是不看,去年过年,那天刚好休息,自己一个人待在家里很无聊,但我依然不想看春晚。
原因是觉得现在的春晚,没有意思,当天看到菜单,一系列下来,没有一个是自己感兴趣的,好不容易来个小品或者相声,感觉也没有以前的精彩。
朋友也说就算在家里,开着电视,眼睛也是盯着手机,春晚的内容一个都没看。
写在最后:
在这个物质充裕的时代,我们似乎遗忘了春节的传统意义。过去,春节是一家人围炉共享的温馨时光,是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时刻。
如今。却成了例行公事的聚会,失去了往日的热闹和欢乐。
年味的消失,或许是因为我们离那些深植于民间的传统习俗越来越远。
我们不再发红包、准备饭菜招待客人、准备年货、不再围炉夜话、共度除夕。这些被遗忘的仪式感,正是春节的灵魂所在。
没有了这些,春节就如同失去了色彩的画作,空洞而乏味。
而今,我们应该找回那些被淡忘的春节传统,重拾那份对纯洁的敬意与热爱,将那些美好的习俗传承下去,在浓浓的年味里,找回那份久违的温暖与幸福。
好了,今天的文章分享到这里,感谢你的耐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