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人心弦的水墨动画
《山水情》不是我看的第一部水墨动画,但却使我第一次了解到“水墨动画”这个词。只有在中国才会出现水墨动画,动画里的每一个画面都是一幅充满诗意的水墨画,万物灵动,意境幽远。
《山水情》这部短片描述老琴师在回乡途中晕倒,幸得渔家少年相助,后发现少年有音乐天分,与少年结为师徒。少年聪颖好学,琴师遂循循善诱。冬去春来,得雏鹰高飞之启发,老琴师也决定与少年辞行。少年一路相送,于高山流水之间,与师傅拜别。老琴师则以爱琴相赠,独自走向山巅白云之间。少年无以为报,席地而奏,琴声悠扬,回荡在深云野雾之中,成为送给师傅最好的礼物。
短片画面唯美,山水空灵,格调清新,中国诗画的意境和笔墨情趣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情节过度流畅完美,细节处理到位,单看琴师教少年弹琴那段,修长的手指优雅灵动,指法娴熟精湛,让人拍案叫绝。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18733/c69b9111f5b0e023.png)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0718733-1b039bc491034d90.png)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0718733-89b46e547b68eb98.png)
其实早在1960年,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就已经震惊世界了,这部具有中国风格的动画片,取材于齐白石的鱼虾形象,画面清醒脱俗,给人以美的享受。1962年,茅盾看了这部影片,写下诗一首:“白石世所珍,俊逸复清新,荣宝擅复制,往往可乱真。何期影坛彦,创造惊鬼神。名画真能动,潜翔栩如生。柳叶乱飘雨,芙蕖发幽香。蝌蚪找妈妈,奔走询问忙。只缘执一体,再三认错娘。莫笑蝌蚪傻,人亦有如此。认识不全面,好心办坏事。莫笑故事诞,此中有哲理。”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0718733-d58372f14e4d5d53.jpg)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0718733-efa713ab1ab31cd4.jpg)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0718733-1a6a3ddbac694647.jpg)
1963年出品的《牧笛》也是水墨动画的代表作,虚实相生,天人相成。影片中水牛是根据画家李可染的风格绘制的。李可染画的水牛,气宇轩昂,质朴无华,有独特风姿。为了这部影片,他特地画了十四幅水牛和牧童的水墨画,给绘制组作参考。影片甚至还聘请山水画家方济众担任背景设计。可见水墨动画是艺术家们的心血。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0718733-016ac70aaa329e80.jpg)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0718733-8e8553248acb8a0a.png)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0718733-487800cbe65b9a35.jpg)
让人感到惋惜的是,自水墨动画《山水情》出品之后,也是改革开放将近10年的时候,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的大批原动画作者南下。那时候深圳有两家动画代工公司,美资的太平洋动画和港资的翡翠动画。那里有如同服装代工厂一样,动画代工公司从国外动画公司“接活”,在基本的故事框架、美术风格、原画设计都已经定好的情况下,人们只需要把一个动作与下一个动作之间的过渡画面“填充出来”。这并不需要太多的创造力,但酬金计件,画得快的月收入能超过一万,同一时期美影厂的固定月薪只有几百元。艺术创作的热情被“收入”打败,也是很现实的事情。梦想与追求,有时候在现实面前显得脆弱不堪。
日本动画导演高畑勋和宫崎骏曾在 1984 年造访美影厂,高畑勋在 2014 年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回忆这趟旅程“令人失望”,这间曾用《小蝌蚪找妈妈》打动了一代日本动画电影人的公司更关心盛行于日本的“计件工作制”。
我国的动画产业经历坎坷,文革使它从黄金时期跌入低谷,改革开放后复苏进入白银时代。但是其中也不乏粗制滥造之作品。近些年,我国动漫行业的票房收入大增,但是与日美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让人欣慰的是中国动画还不至于盲目跟风,还保留自己本国的特色。希望中国动画能做出令世界瞩目的成绩,更快站到世界的大舞台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