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毕业两年了

2022-12-30  本文已影响0人  会偷故事的人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下梅林,围面村。

天空乌云密布,暗淡无光,鸟儿不敢鸣叫,地面散落着昨日夜雨打落的黄色树叶。

陈可恩从睡梦中清醒过来,他睁开眼睛看着满墙的激励语,心中却毫无波澜。他今年二十四岁,毕业已有两年时间。本科就读于华南农业大学,所学专业为计算机与科学。按照正常的发展轨迹,如今的他应该拿着高薪,坐在5A级办公区敲代码。周末呢,等猎头妹子约他,到咖啡厅聊一下职业发展。聊得好的话,说不定还能探讨生命的奥秘。而不是一醒来就要为了两千多块的房租发愁。他还差两个月房租没有给房东。

之所以连两千多块的房租都交不起,是因为大四那年他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放弃了去大厂实习的机会,选择追寻那个遥不可及的文学梦。前前后后,他一共写了三年,期间产生的所有开销,全靠网上借来的钱支撑。他欠了贷款机构八万多,已经到了借无可借的地步。不过他觉得这一切都值得。因为他是个很念旧的人。

大四那会儿,他收到大学同学写的一篇回忆录,被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给吸引到了。通过文字的桥梁,仿佛他又回到了大一那段快乐的时光,与同学们一起参加社团。从这以后,他便认定文字具备穿越时空的能力,能够把人带到过去。为了让年老的自己有机会重新体验十八到二十二岁的青春,他决定把大学生活记录了下来,然后汇集成一本书。起初他只是想单纯的记录一下,供自己一个人阅读。但写着写着,便有了想成为一名小说家的念头。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念头,是因为他非常向往法国作家浪漫的生活。

他觉得一边经历人生,一边思考人生,把一些重要的人生选择或突如其来的变故赋予其中不一样的意义,能够把自己的人生进一步升华,是件很酷的事情。而且,最大的获利者是作者本人,而不是随意翻开一页纸的读者。除此之外,陈可恩认为,想要成为一名小说家,需要具备两个先决条件,一个是念旧情结,还有一个是他喜欢对事物展开思考。这两个先决条件,他都具备。

对于新鲜的事物,他拥有探索的欲望,例如水是如何承受上千吨游船的?对于一成不变的事物,他同样充满好奇心,例如时间非常宝贵,可为什么总有人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当然了,拥有这两个条件,还不足以让他成为一名小说家。想要成为一名小说家,必须拿出一部好的作品。一部好的作品,离不开作者对社会深刻的思考,离不开作者对人性的深入了解,离不开作者对文字的专研。

刚开始写小说的时候,陈可恩还很年轻,对社会的结构还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对人性也没有深入的了解,但成为一名九流的小说家他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他花了三年写的校园小说《二十岁那年》即将完成。他坚信,自己只要能够把最后一部分核心内容完成,房租绝对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此时他挺直腰板,集中脑力,准备把最后一部分核心内容写完。陈可恩写的这部校园小说,不是那种你爱我我爱她她爱他的爱情故事。最初他只是想记录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活,后来写着写着有了想成为小说家的念头之后,便更改了书写的方向。他决定在书中探讨读大学的意义。其中,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是他花了大量篇幅在讨论的。陈可恩认为,学生的侧重点是加强自己对学习之道的理解,而老师的侧重点则是加深自己对教学之道的实践。

万事开头难。大一那部分,不管他怎么写,都不太满意,所以留到最后写。如今已到最后阶段,可以开始写了。关于大一发生的事,他是这么写的:大一下学期,同学们都产生了一种奇怪的心理,就是觉得自己有点愧对父母打过来的血汗钱。我也有这种心理。大一,整个上学期,可以说,是非常愉快地玩过来的。父母呢,他们风吹日晒,好不容易挣了点钱。给学生打过来,而学生却又不好好学习。不不,这样说,不是很恰当。应该说,他们学习没有那么辛苦,是件比较容易做到的事。因为只要按时到课室,然后坐着认真听就行。可父母呢,他们挣点钱,非常不容易。给你打过来,一下子就花完了。

所以,当时陈可恩有点愧对父母,自己想要出去做做兼职,解决自己的生活开销问题。刚好被任课孙老师获知。减轻父母负担,孝心可鉴。再加上,经过一个学期的观察,孙老师认为陈可恩是个有悟性的人。如果能够引导正确,陈可恩必然能够成为国家栋梁之材。于是,孙老师决定走出课室。陈可恩去派传单,孙老师也跟着参加。一天八十块,周末工作两天,能解决陈可恩一周的伙食费。对陈可恩来说,这兼职还不错。但对孙老师来说,这钱估计还不够塞牙缝呢。

作为一名教授,不去搞学术研究,而是跑来派传单。这算不算大材小用?陈可恩问之,孙老师笑而不语。陈可恩再次问之,孙老师依旧笑而不语。之后,他也就不再追问。毕竟别人的选择,他阻止不了。干了两周,他觉得派传单挣得钱太少了,于是就换了一份兼职。

超市促销员一天150,比派传单多七十块,而且不会被保安赶,不用晒太阳。他觉得挺好的。

奇怪的是,孙老师也跟着换了。一切都顺利进行着,陈可恩像往常那样穿着工作服,在超市门口摆饮料。“嗨!”一个女孩的声音突然在后方响起。陈可恩循着声音望去,看到一位穿着白色衬衫的女孩,衬衫上面雕刻精美的图案,一眼就能看出这件衬衫价值不菲。旁边,还有一个与她年纪相仿的青春少女,她穿着一件粉红色的T恤和蓝色牛仔裤。

陈可恩呆呆地看着那个女孩,过了好几秒钟,他满面羞涩,转过身去,不敢与她对视。

“孙老师,你也在呀。”女孩眨了眨眼睛问道。

孙老师看了她一眼,然后微微一笑,表示正在干活,不方便多说。

“你们这是在干嘛呀?”女孩问道,不过话说到一半,她意识到自己不该这么明知故问,于是赶紧转移话题,“这天很热耶,你们要不要吃雪糕?我请你们。”

“不用不用,我们还要工作。”孙老师说道。

“那好吧。”女孩逗留了一会,见陈可恩并不想跟她说话,就走了。

孙老师向路人促销饮料,仿佛不记得陈可恩也在一旁。

陈可恩失魂落魄地站在那里,也不管路人问他买多少瓶饮料才有送一台小风扇。

回到宿舍之后,陈可恩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这些天发生的种种不停在脑海中闪烁。每当自己快闭上眼睛时,想到周二上《马克思主义》时她也会在,睡意就全无。那个女孩在迎新晚会上大放光彩,让班上所有男生都记住她叫什么名字。有几个学长甚至写了情书,向她表达自己的爱意和欣赏。陈可恩也写一封情书,但迟迟没有送出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