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美文•艺术作品荟萃人生格局的修炼读书

读《文明的冲突》有感

2018-10-25  本文已影响41人  岁月里的天光云影

读完美国著名政治学者亨廷顿的力作《文明的冲突》,深为大师的思想折服,心里有很多想法禁不住想与大家分享。文学的魅力在于将具体的事物抽象化,追求一种意境之美;而学术的魅力则在于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追求的是事物本真。《文明的冲突》是一部深刻论述人类文明冲突及其深刻根源的世界经典,无论从文学还是学术视野角度,都值得一观。

早在上世纪50年代,莱斯特•皮尔逊就曾警告说: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不同文明必须学会在和平交往中共同生活的时代,相互学习,研究彼此的历史、理想、艺术和文化,丰富彼此的生活。否则,在这个拥挤不堪的窄小世界里,便会出现误解、紧张、冲突和灾难。”这绝非危言耸听,纵观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西方文明扩张的历史,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动乱和战争的背后是人们不同宗教信仰、文化差异、风俗习惯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因而,亨廷顿认为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的国际舞台上的冲突将不再以意识形态为界限,而是以不同文明之间的斗争为主要形式展开。

我们将步入多极化世界,人类文明也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按亨廷顿的分类标准当今有七八种文明,它们共同构成灿烂的世界文明。人类的历史是文明的历史,从古代苏美尔文明和埃及文明到古典文明和中美洲文明再到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还穿插了中国文明和印度文明。亨廷顿强调,西方基督教文明不是普世文明,它有自己的独特性,各国的现代化不是西方化。事实并非如此,宗教、语言、法治、代议制、希腊罗马古典文化遗产等这些西方文明的特征一直被一些所谓的“民主”国家根植到除资本主义以外的其他国家。这些国家在现代化的同时也一步步被西化,它们国家的精英越来越有意识地抵制西方文明的入侵,增强自我文明的认同。亨氏如此强调,既有美化西方文明之嫌,也在为西方文明扼杀其他文明辩护。

“历史上,一个文明权力的扩张通常总是同时伴随着其文化的繁荣,而且这一文明几乎总是运用它的这种权力向其他社会推行其价值观、实践和体制。”英语、汉语、西班牙语等世界广泛使用的语言都曾是帝国的语言,这些帝国曾经积极促使其他民族使用它们的语言。如今,文明之间的力量正在发生变化,西方对其他国家影响相对削弱,非西方文明逐渐复兴。例如中东国家人口快速增长,大批穆斯林同时转向伊斯兰教,把伊斯兰教作为共同的精神信仰,通过伊斯兰复兴运动来对抗基督教文明。而且伊斯兰教复兴运动跟宗教改革不同,它的影响遍及几乎所有穆斯林社会,这不得不引起基督教国家的危机意识。

每一个文明都把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并把自己的历史当作人类的历史,西方文明如此,伊斯兰教文明亦是如此。随着其他文明的复兴,它们坚定地拒绝西方化,伸张自己的文化,于是文明间的冲突就出现了,甚至引发战争和种族灭绝。《纽约时报》确认,1993年在48个地方发生59次种族冲突,其中31次是不同文明集体间的冲突,有21次是穆斯林和其他文明间的冲突,而由于文明冲突死亡的人数更是达到一个惊人的数字。西方国家的普世主义日益把它引向其他文明的对立面,虽然亨氏声称冲突并不等于战争,然而他也不排除冲突可以是战争。他把美国社会多元化产生的问题投射到全世界,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种族问题、文化差异问题,代表着一大批人的忧虑和担心。最后,亨氏提出“和平与文明的未来都取决于世界各大文明的政治精神和知识领袖的理解与合作。”

亨氏关于文明的冲突的理论有其合理之处,但某些观点还值得我们推敲。首先,亨廷顿将中华文明称为儒教文明不可取,儒家只是一个流派,并不像基督教、伊斯兰教那样能够成为一个宗教信仰,且儒家文化只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不能以偏概全。其次,作者始终站在“西方文明中心论”角度叙述文明之间的碰撞,有西方与非西方之分,虽然没有明显贬低世界其他文明,也一再强调西方文明不是普世文明,但是作者意图欲盖弥彰,暗含种族和宗教歧视色彩。再次,亨氏在文中多次将中国列为西方文明的最大竞争对手,让西方世界警惕中国的发展,“把儒家和世界其他文明,特别是西方文明对立起来,认为儒家文明是世界秩序的潜在危险”,其用心不言而喻。最后,亨廷顿把“文化差异看作国际政治冲突中最根本的动力,而不是诸多因素的一种,”这样的观点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最后,引用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一段话在总结我看完这部名著的所思所感,我感觉没有什么比这段话更合适地概括亨氏的忧虑和担心“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