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想法哲思

繁脑汇—028—贾玲都能当中国第一女导演,那些真正的导演行家还导

2021-02-19  本文已影响0人  呦吼同学

今天的标题不是讽刺,我超喜欢贾玲的,喜剧演员的工作就是隐藏自己的悲伤去治愈他人。 因为内心承载了足够的忧伤,所以学着告诉所有人都要笑对生活。

这个标题来自今天看到一条微博中的一句话,博主说你能想象么,像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那样的大导,靠自己的专业拍了一辈子的戏,结果被新生代导演陈思成贾玲几部戏就拉开了票房差距,很想知道他们内心作何感受。同时也意味着,这个时代是否还会再接受专业...

在我眼里,这位博主是客观陈述,我在读完后自己也稍作沉思想了想,好像质疑的有理。是他们拍的不好么,不是。是新生代拍的太好么,也不是。那为什么人的口味变了,喜欢专业性不强的的片子了?我是不懂电影拍摄的,也看不出电影拍摄的手法或者技巧,但是按照常理分析,毕竟几年和几十年相比,还是有继续深造的必要性的。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让当今的票房变得这么诡异?

我的答案在这里(用心才是最高级别的努力)。贾玲自己说,人家是因为学导演才去拍电影,我是为了拍李焕英才去学当导演。李焕英是谁啊,恐怕天下没有任何人能超过她在贾玲心中的分量了吧,一个顶级喜剧演员,每每提到李焕英都是泪如雨下。整个影片,当贾小玲尝试告诉妈妈未来她会考国际大学,一个月赚八万,妈妈告诉小玲,我只希望我的女儿健康快乐。贾玲的那个泪没有人不会动容吧。我的闺蜜告诉我,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在电影院嗷嗷哭,控制不了的那种。这,可能就是用心的力量。这里没有技巧,没有专业,只有真心,她就是想让大家认识她的妈妈,同时在这个车轮滚动一般频率的当今社会,提醒大家都记得自己还有一个妈妈。

贾玲算不上专业,但是为了好好的拍摄出心里的妈妈,剧本打磨了四年,因为没想到一个好的结尾,迟迟无法投入拍摄,终于她给所有人一个惊艳的结局。我观影经验不足,所以我从没看到哪部剧的结局是这样的!原来这么让人想念的妈妈,永远都在配合且帮助着女儿,哪怕在剧里!不是贾玲想象力丰富,而是她的妈妈让贾玲知道她就会一直这样陪伴着她毫无怨言。

当然这部剧的爆火也与贾玲日常的好人品不脱关系。让我印象较深的一段采访,提到沈腾出演。贾玲深深知道,以沈腾当今的名气,这个名字就是金字招牌,但是她不想消耗他,担心剧本不好折了他的翅膀,还是沈腾主动提出助演。当然啦,贾玲也没客气,既然来了,标准也不能降低,正如她在王牌中说的那样,这次我把心掏出来给你们看。一场舞台剧摔了17次才过,哈哈哈,沈腾也疼啊。

另外我想说的是,这部剧的成功也来自大众的佛心,编剧是一个团队,里面都是年轻人,大家集思广益的创作,群众也如此捧场。大家没有站在专业的制高点去过多评论它,都基于第一感受给出了推荐。大笑与大哭确实会释放压了一年的紧张,我们把它当做一场纯粹的春节档商业片去捧场,这就是这个社会的向好。只要你感动了我,我就挺你。

专业?必须需要!如果贾玲想要继续拍摄电影,专业是万万不可丢掉的。否则第一部的起点这么高,如何突破?那些资深导演,当然要继续拍摄,中国电影的今天,离不开任何一位台前幕后电影人的努力。我相信即便新生代群体的异常凸起来的有点迅猛,那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一位优秀的导演需要保持的是稳定的高质量输出,同样不能消耗自己曾经的成绩。

回到生活中,我们都是在不同领域发展的老百姓,我们生存的小环境中也会存在那样的新生代,你会嫉妒还是泄气感叹自己过往付出的不公平?人生在世,但凡有过出类拔萃都是必经风雨的生命,时代不同结果不同,但是这个结果在当下的份量都不轻。我要怎么讲,金钱确实是最直观评价价值的数字,但是对于生命和历史而言,它还远远不够。

用我特别喜欢的一位大学老师的座右铭作为今天主题的收尾:面对复杂,保持欢喜。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

为另一部精彩的小众电影做次呐喊 希望你和我一样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