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46(雍也)|学问的差异
2019-04-21 本文已影响11人
始终在路上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冉求有一次对孔子说,老师!你不要老是说我们不努力,我们对于你的学问非常景仰,只是我们做不到,力不能及。孔子说,你这话不对,如果说已经做了一半而无法完成,这是力量不足的缘故。可是你根本还没有开始做,怎么就知道无法做成呢?“今女画”,这个“画”是画了一条界限的意思。你自己给自己划了一条界限。孔子的意思是说,你不管做不做得成功,只要你坚定立场,开始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这便是真正的努力。现在你自己划了一个界限,还没开步走就先认为自己过不去,这不是自甘堕落吗?
那么什么才算是真正把学问做到位了,真学问与假学问有什么差异?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这里提到“儒”字,什么叫“儒”?根据《说文解字》的另一种解释:“儒”是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人,所以在“人”字旁边加一个需要的“需”字,便成了儒。同样,“佛”,“弗人”,不是人,是超人。“仙”,“山人”,有如高山流水。那么究竟什么样子才能算做“儒”呢?孔子这了两种标准:君子之儒和小人之儒。
什么是小人之“儒”呢?书读得很好,文章写得很好,学理也讲得很好。但除了读书以外,把天下国家交给他,就出大问题,这就是所谓的书呆子,就是小人之儒。所以处理国家天下大事,不但要才德学三者兼备,还要有真正的社会体验,如果毫无经验,只懂得书本上那一套,那是行不通的。
君子之“儒”有什么不同?就是人情练达,深通世故。如前面所讲的,子路的“果”,子贡的“达和冉求的”艺“,都具备了,那就是君子之”儒“。孔子是反对死读书的,他提倡学以致用,特别是要在社会历练中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