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8|《幸福的方法》
1.本书的核心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够幸福。作者本哈沙尔教授从小的理想就是能够成为全以色列的壁球冠军,为了能够达成这个目标,只能控制体重不吃汉堡。但他非常喜欢吃汉堡,所以他当时立下个志向说等到目标达到的时候,一口气要吃下四个汉堡。可真到那时,汉堡摆在面前却索然无味。他开始思考:为什么达到了目标,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开心,得到冠军的美好感受又能延续多久呢?于是,他开始研究人们的幸福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调查表明:幸福与状态无关,幸福是一种能力。幸福的能力是一种感知力,幸福是对幸福、快乐的感知力。
2.幸福的反面是麻木,没感觉了。既然幸福是一种能力,那就是刻意练习的。真正的幸福的来源是在于你在追求这些的同时,还能随时随地地感受到快乐。举例:孔子和颜回,他们不管外境多么落魄或发达,他们的内心状态永远处在喜悦平和的状态。
3.幸福四象限
现在幸福,未来不幸:如毒瘾,而这里的幸福我不认为是真正的幸福,只是为了满足欲望逃避痛苦用的手段。
现在不幸,未来不幸:无助型,觉得眼前的路一片漆黑。从生活的不断体验与试炼中,认为自己失去了摆脱痛苦的能力,彻底躺平了。事实上,很多东西都可以靠后天的学习与努力改善的,并不是一尘不变的。但前提是你是否愿意挪开自己摆放在面前的“障碍”。
现在不幸,未来幸福:忍辱负重型,如“等我的公司上市了就好了”,“等我的孩子考上清华北大就好了”等等,事实上,真的达成目标后,幸福的阈值也会增高,会有个更高的目标在等着他,而他会为了那个更高的目标继续苦恼,所以人生的烦恼不会因为外部环境的改善而消失,甚至任何期望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改变自己幸福状态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所以要警惕这一限制性信念。
现在幸福,未来也幸福:你不可能跑到过去或未来寻找到幸福,你唯一能呆在的地方就是现在,就是此刻。如果你的思维跑到过去和未来,而这一刻则成了痛苦的忍耐,则无法感知幸福。事实上,你在过去的那个当下也未曾感受到真正的幸福,那个当下也在留恋过去及期待未来中,所以不要被想象欺骗。
4.所以,我们不用为未来努力吗?
如果你不满足于现状,当然可以努力,也要努力,但你在不断为未来打拼的时候,能够感受此刻的快乐。比如为现在还能走路的自己感恩,为还能正常呼吸的自己感恩,即还可以吃喝拉撒睡,很多东西在我们拥有时觉得理所当然视而不见,可到失去后,才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
5.所以,我们不可以有欲望?
我们当然可以有欲望,欲望甚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想赚钱,想过上很好的生活,想周游世界,都没毛病,关键是不要执着于欲望,不被欲望牵着鼻子走,不被他折磨。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求不得的时候,但没关系,我们时刻都在享受这个追求的过程,一个瞬间,又一个瞬间,都在享受当下的乐趣,而所谓的结果也只是当下的一个发生,是我们的头脑赋予了他多种定义,多数为负面,我们无意识地认同而导致痛苦的发生,而一切真的无分别。
6.两种思维模式
溺水型:永远都像是被压在水池子里边的感觉。等我憋着一口气,考上理想的大学我就好了;等我憋着一口气,找到一份好工作就好了;等我憋着一口气,嫁给理想的对象我就好了;等我憋着一口气,生好孩子我就好了……等生完孩子才发现,人生在别人的声音下已经过了一大半,而自己的人生似乎并没有好转,痛苦与迷惘依旧相伴。
郊游型:还记得我们读书时的春游秋游吗?从老师通知的那一刻起,每一刻都开心着,期待着,结束后依然很开心地会跟父母、同伴分享郊游时的际遇。就像爬山一样,我们的目标或许是山顶,但在这个攀登的路途中我们随时都可以放慢脚步,感受、享受当下的喜悦。上山很快乐,下山依然快乐,每一步都是解脱,是当下的解脱。这就是幸福的方法,真正的幸福一直都在,但需要我们自己愿意选择开启。
7.人的思维惯性是在工作的时候想着休息,在休息的时候想着要去工作,于是两者都没做好,产生焦虑与痛苦。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维一直游走于过去与未来,而无法安住在当下,因为小我在当下无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