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行囊

父亲,所有反派的原型

2018-10-31  本文已影响40人  爱吃瓜的大熊

我记得App Store上有个游戏,是用回声探路的游戏,把脚步声已线条的方式,向四周发射,靠接受的返回的线条判断自己的位置。

这就是人认识世界的最初模型,先是声波、然后光波,世界就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自己的样子。曾有人做过实验,把新生的婴儿从母亲身边夺走,只给予必要的物质营养,其他的都置之不理,婴儿不出几日便夭折了。同样的实验用在猴子身上,把猴子放在一个笼子里,笼子里放了一个布偶妈妈,一个铁丝妈妈,铁丝妈妈身上绑着一个奶瓶。结果是猴子只有喝完奶的时候才到铁丝妈妈身边,其余时间都是和布偶妈妈在一起。很多书把这个实验就介绍到这了,其实还有后续版本,那就是参与这个实验的猴子都出了精神上的问题,无法有效的的认知世界。

在这个世界上,我因你而存在。

这个“你”便是母亲,特殊情况下,也可能是担当“母亲”角色的父亲或者师父。

不对啊,也有人能够忍受孤独,比如达摩面壁十载!凡是能忍受孤独的人,他的心里必定住着一个爱他的人,这个人养育了他,给了最无私的爱。所以你心中的爱越伟大,你就越不怕孤独。

爱是什么,爱就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给予你回应,这个回应能让你的安全感得到充分的满足。

这时,我想起那段天台上的对白:我想做个好人。对不起,我是警察!谁知道?

回应是什么?就像光把你映在镜子里。什么是镜子?世界万物。光照在你身上,那个镀银的玻璃上照见了你光学中的镜像;用手打在石头上,石头照见了你的疼痛;你对陌生人发出善意的目光,陌生人照见了你的快乐;你对世界充满了敌意,所有人照见了你的厌恶。

如果我们心中没有汽车的概念,你无法知道按着四个轮子的铁皮叫汽车。也就是你无法看见了你身上不存在的东西。如果你脖子上没有带着钻石,你在镜子里也不会看到你带着钻石的样子。同样,镜子里的你有什么,你也有什么。可惜,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羡慕别人身上的美好,却忘记了,因为你也有这样的美好,才能看见别人身上的。

这里我就要引申出一个原则,你在镜子里看到的只是你自己的样子,不是其他任何人的。比如,如果你看到一个人怒气冲冲,是因为你心中的怒,这个怒不是因为你现在正在发怒,而是因为你此刻的状态,你的意识认为这是怒。如果你刚分手,也是怒气冲冲,看到同样的一个怒气冲冲的人,你的第一印象是怜悯,对面这个人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失恋了?好可怜啊!万事万物都是空性,本身是没有任何性质和意义的,都是因为你把自己意识投射出去,看到也只不过是自己的一个倒影罢了。

这么思考有什么好处?就是能清醒地意识到如何与人相处,凡是你能感知到的都是镜像,都只是你内心的投射,与人相处其实就是与自己相处。

与自己相处,说的好听!自己和自己,难道我是两个人?开玩笑?

我当然只是一个人!自己和自己相处,其实就是一个假设的说法,说白了,扯淡。

人是智慧的生物,用另外一个方式诠释了这个说法。假设x+1=2。x不存在?其实当这个x写下来的是,它便存在。一个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

同样,自己和自己,假设成x和y。x是我,y用谁来代替一下呢?y就用我出生以来第一个和我相处的妈妈(或妈妈这个角色)来代替吧。这样两个人就可以互动啦,自己和自己,就变成了我和你。请记住这个混沌的状态,母亲只是代替那个y,y是什么?y就是自己,x也是自己。母亲是干嘛的,只是我用来解方程的替代品。这样其中的一个x就用具象化的我来代替,y就用无条件爱我的母亲大人来代替。

记住!x和y都是我创造的。x、y不分彼此!

有一天,突然来了一个跟我争夺y的人(其实是意识到了一个跟我争夺y的人)。y被其他人抢走了一部分!!!操!妈的!那我的一部分,我要砍死“你”(并不真正的你,而是“它”)!把我的y还给我!!!x、y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我”,无论这是谁,我要骂它,要诅咒它,算了,我还是得给他起一个名字,就叫z好了。z你这个王八蛋,抢我的人。一股原始的愤怒,由心而发!我心中的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杀死z,多回我的y!因为y是我的,只属于我一个人,失去y,不就丢了一半的我?我就不完整了!(注意:这时的“我”与刚才的混沌状态的“我”不一样了,似乎忘了什么,似乎忘了y不过是我假设出来,只是我用来解方程玩的一个替代品而已啊!)

(实在不好意思,上一段,“我”说了很多脏话,其实都是用来发泄我对z的感情的。)

可惜啊,我的力量太小,拿这个z实在没办法的。不过这个z还不错,把y用完了还给我送回来。怎么形容这个行为呢?那就先把这个行为定义成“share”吧。z这个人对我也没什么敌意,那我就称他为“爸爸”好了。

到此为止,我已经把人际关系中,最原始的三角关系模型已经表达出来了。

这里借用一下道家的理念,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与人相处就是基于这个三角模型来思考的,我小时候也是这么对照的,这个人跟我爸爸很像,这个人像我妈妈,人越来越多,这个人像我认识的A,那个人像我认识的B,回归到本源,所有人的本质不过是我爸妈的投射和演化罢了。

我在讲述z的时候,写了很多攻击性的词,让人很不舒服,但这也恰恰是婴儿有一个阶段,很排斥父母中的一方。如果那时婴儿会讲话,那么他的语言就是那些脏话。所以父亲这个角色,是每个人遇到的第一个大反派,也是所有反派的原型人物。因为爸爸这个人物登场,承担了反派的角色,因为母亲是我最爱的人,她也是我自己,所以她必须是完美无瑕的(人性是喜欢追求完美的),那母亲身上的缺点呢?不不不,母亲怎么会有缺点,都是反派的错!于是,这个反派出现,虽然让我受苦(限制我,抢我的爱人),但承担了所有恶名,让我和母亲成了最纯洁的人(其实是维护自己的纯洁,母亲只是我的替代品),让我的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所以孩子总是维护父母的一方,根本不管谁对谁错。

因为年幼,终于在爸爸权威下,被迫学会了分享,然后把对爸爸的恶意、愤怒和恨深深的埋藏在内心。其实这里用“埋藏”来形容不是很恰当,3岁前,孩子还没有形成表意识(有人声称自己记得3岁的事,那不过是他根据亲人的描述,自我编造的记忆),这些对父亲的感情被写在了潜意识里。如果把人比作一台电脑,你的技能和知识只不过是电脑上的软件,而这些潜意识里的情绪就是电脑的操作系统。

如果你的童年很糟糕,底层的操作系统很糟糕,也不用慌,人会自愈,如果严重,也可以找心理医生,花些时间也是可以改写的。想到这,我突然想笑,其实搞心理的才是最牛的程序员,可以串改别人的底层代码,这个底层代码可是意味一个人的命运啊。这也是在告诉我们,“这就是命”这句话不是说了玩玩的,如果人没有自我觉察,这个人的一辈子不过是按着儿时的底层代码在自动运行而已。你做项目、谈恋爱、工作、创业等等一切,成与不成,如何如何,看似无常,其实是已定的。3岁前底层代码写了80%,9岁前90%。但人定胜天,也不是说着玩的,自我省察,将潜意识暴露出来,你的命运就会改写,就会按着你预期的脚本走。(不好意思,用了很多程序员的术语,如果你恰好是程序员,恭喜你,你理解这些概念就非常轻松了。)

小时候和母亲的相处模式,就对应着我们的亲密关系,也就是和家人、朋友等的相处模式。和父亲,这个外来的z,横刀夺爱的z的相处模式,就对应着我们的冒险、面对未知、面对困难的处理模式。

终于迎来最后一段,万物归一,回到初心。
佛说,善待身边的人,因为他们都曾是自己的双亲和兄弟姐妹。我不认同,我觉得所有人都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我们都在用和父母的相处方式与所有人相处。回到初心,所有人都是y、z。想想是谁对你无限包容,是谁给了你无私的爱,是y啊。是谁带你探索世界,是谁教会你攻击、竞争、与命运搏斗?正是z啊。z真的坏吗?z不过是你所有负面想法的投射而已,z其实也是你创造的,x、y、z本是一体。x、y就像一颗卵子,先天圆满,z像一个精子,先天圆满并不圆满,缺乏活力,是精子z带来了无数的可能。当你试图让自己变成一个绅士,不会发火,默默忍受着所有的攻击,就像你默默忍受着y的伤害,为了x、y是完美的想法,你承受了所有的痛,是z的出现,让你的痛得以解脱,z背负了所有的负面,只为了让x、y依旧保持纯洁。

回到初心,x、y和z,本是一体,万物归三,三归二,二归一。世界上的它消失,接着“你”消失了,只剩下“我”,“我”是谁,是所有人。

引申1:为何天地不仁,好坏本是一体。就像仙剑3里那样,邪剑仙是蜀山五个老头的邪念,他死了,五个老头也死了,五个老头越强,邪剑仙也越强。只不过剧本的结局只是为了讨大众的喜欢。真正的结局,只有爱可以解决,去爱邪剑仙,包容它,接受它,最终归为一体。

引申2:世界上本没有鬼,鬼是谁?鬼也是我们意识中恐惧的投射物,在梦里出现,看不清它的脸。如果看清它的脸,你会发现,那是母亲的脸。那个鬼其实就是母亲,是作为一个孩子,为了保护母亲的纯洁,把母亲的缺点幻想成了鬼,还让自己永远看不清鬼的脸。

回归一,一就是万物。也许这是,我会有一种成神的感觉,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恭喜你,你找到了你婴儿时的感觉,一哭就有奶,手一指,玩具就会到手,这就是神啊!你会发现,无论什么都是“我”创造出来。只是这个“我”是带引号的!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那副躯体,那可不是“我”,只是承载了“我”的意识的一部分。

引申3:人为何要造出“神”这个词,因为人是堕入人间的神,人在缅怀婴儿时期当神的感觉!长大了还有吗?神一直存在啊!领导一个眼神,下属就递上打火机点烟。你一个饿的念头,身体便走到饭店门口。领导是你的神,你的意识是你身体的神。如果你觉得我在扯淡,对不起,可能我是打碎了你对神的美好幻想。

人生境界第一重:看山是山;
人生境界第一重:看山是不是山;
人生境界第一重:看山还是山;

写了这么多,希望对你有所启发,谢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