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记忆-蒙马特高地随想
当暮光开始笼罩这片大地的时候,站在蒙马特高地,向下望去,目力所极之处还是巴黎,是这座海一样深沉而广阔的城市,向上望去,苍穹之下云仿佛凝结在油画布上。这里是巴黎的制高点,一块小小的高地,每一寸土地都曾经被鲜血浸透,历史不会忘记1871年3月的巴黎公社运动。起义者和镇压者互相屠杀,他们的血流在了一起,一样渗进了这片高地的泥土中,本应是生机勃发的季节,却多了几万个亡魂,一时间愁云惨淡,万户萧疏.....
从蒙马特高地俯视巴黎说起巴黎公社的起因,不得不提到1870年的普法战争,拿破仑三世挑起战争,但他并没有打胜仗的本事,法国迅速的失败了,法国人推翻了拿破仑三世,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现在好像是第五),但普鲁士军队并没有停止进攻,终于他们来到了巴黎城下。兵临城下之际第三共和国赶忙与普鲁士谈条件,城下之盟实在是没啥好说的,割地赔款嘛(可见八国联军之间也是这套)把阿尔萨斯和洛林这两个省份割给德国,我记得上初中有一篇课文叫“最后一课”就是以这个为背景。和约还没签,老百姓不干了,法国人民个个都是闹革命的专家,况且还有左冀政党领导,立刻组织了三十万国民自卫军,光大炮就四百多门。经过短暂的战斗第三共和国政府就被打跑到凡尔赛去了,公社占领了整个巴黎,建立政权,接管城市,马克思他老人家也是这会儿出来给巴黎公社叫好的。
暮光中的云有一种油画的感觉巴黎公社只有短短的两个月就失败了,原因很复杂,但是其中一个原因是红色恐怖,公社颁布了一个人质法案,规定凡是帮助过政府军和普鲁士军队的人都是巴黎人民的敌人和人质,并且每牺牲一个公社社员就用三倍的人质来报复,这实际上开启了以革命名义的杀戮,貌似正义的迫害。从这时起失败的命运就注定了。
巴黎公社墙照片中是巴黎公社墙,它原本是拉雪兹神父公墓的围墙,公社失败后在这里屠杀了几千名起义者,起义失败后的一周被称为流血周,据说有数万之众被杀掉。
圣心大教堂的尖顶直指苍穹随后便有了圣心大教堂,圣心大教堂于1875年开始在蒙马特高地上建造,为了消除唳气,也为了那些殉难者,只有在圣母的悲悯之下所有的灵魂才能得到最终安息。宗教又一次现示出超越政治的强大精神力量,圣母用她温柔的手抚平人们心灵的创伤,和带血的记忆,让一切归于平静。
远眺圣心大教堂教堂全部落成是在1919年,建造历时四十四年,这一年值得记住的还有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法国在这次和会上以一战战胜国的身份拿回了曾经失去的一切。但是公理和正义并非普照所有与会国,众所周知中国同样作为战胜国出席了和会,但是结果却是再次成为列强嘴边的鱼肉。
人头攒动的教堂门口在建筑上教堂的高大穹顶和钟楼采用了拜占庭风格,而内部的立柱和回廊则是罗马风格,两者相得益彰,独具匠心。
建筑用的石料是一种叫伦敦堡的白色石头,它可以在雨水的冲刷下渗出白色的石灰质,使教堂如雪一般晶莹看起来历久而弥新。
通体雪白的外墙石料
1914年圣心教堂主体建筑中的钟楼落成,建成的钟楼高84米,钟楼中有一只全法国最大的钟。这只重19吨的大钟由一只重850公斤的钟锤敲响,全巴黎城都可以听到它那悠扬的钟声。
浓郁的拜占庭风格 高耸入云的十字架 教堂内正在做祷告。 教堂内的雕塑。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教堂大厅高大的穹顶,教堂顶部托伸出了一个55米高,直径16米的大穹顶,能看到世界上最高的马赛克拼图画,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玻璃彩窗。这些玻璃彩窗的原始图画曾经在1944年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摧毁,现在看到的是1946年又被按原样修复的。
高大的穹顶 国际歌歌词作者欧仁.鲍迪埃这里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是关于巴黎公社的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就是图上这位老人,也许他的另一个身份更为人所熟知-国际歌的词作者,就是这位狂热的无产阶级斗士,公认的“最热情的法兰西公民”在1871年5月的最后一天悄然离去,丢下了他的战友们,那些依然在他的鼓舞下战斗的公社社员们,来了一次虎口脱险式的逃亡,潜出巴黎,穿过英吉利海峡,继而横渡大西洋去了美国,在那里继续为革命呐喊,这点倒是很像咱们的革命先驱孙文先生,他老人家也是在美国领导的武昌起义。后来十年之后鲍狄埃回到了法国,作为左冀政党议员开始了职业政客生涯,这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当烈士后果很严重!
俯视巴黎离开蒙马特高地的时候,不禁再次俯看巴黎,这个城市像一个巨大的车轮,背负着沉重的历史碾压过岁月,愿夜幕早些降临,让所有的灵魂在夜的庇佑中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