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家散文

外婆与她的1分钱

2017-04-04  本文已影响30人  马尾书生

文/李甜

写这篇文章的动力源自一位母亲对她的母亲的思念,借以此文转述思念,便是此文最大的意义。

前天一早,我把孩子哄睡后准备出门上班,突然看见母亲掩面哭泣,她说她刚看了她的哥哥分享的斯琴高娃在《朗读者》里朗诵《写给母亲》的那段视频,她说,清明节快到了,去年因为照顾坐月子的我没回老家,结果今年没想到又没法回去看望她的母亲……说着说着便泣不成声,我知道因为我,让一位母亲对她的母亲多了一份愧疚与自责。我忘却了时间,呆呆的伫立在那里动惮不得,我知道老李夫人一向坚强乐观,极少失控哭泣,我很想上前给她一个拥抱,可是我知道这个拥抱不足以抚平她内心的那份伤感,我知道这次她的心一定是伤到了……而我却无能为力……

于是,我带着这份无能为力的心情出门,本就身体不舒服加长期夜里照顾孩子的我愈发的感到身体每一处细胞里传来阵阵的无力感,咬着牙看完了让母亲泣不成声的这段视频,看完后我也无言的哭了,我能体会到母亲对于她的那份深深的思念,她——便是我的外婆。

记忆里的外婆,总是拄着一根棕色木质光滑的龙头拐杖,总是袭着一身深色布衣,布衣和裤子上总是有两个深深的口袋,她个子不高,黝黑的皮肤上写满岁月的年轮,一对深深的眼眸里总是流露出与人为善的笑意,封建社会对女人的迫害在她的那双“三寸金莲” 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不知是上了年纪还是那双小脚的缘故,记忆里的她走起路来总是慢慢的,小心翼翼的。

对于外婆的记忆已经很遥远,小时候我总是羡慕其他小朋友的身边有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照拂,它们像一颗小太阳,总是那样被捧在手心,拥有万千宠爱,而我没有,我从十岁开始便只有我的父母。我的外婆在我六岁那年,便已经离开了我们,那一年,我的妹妹刚刚出生,而我,才刚开始对身边的人真正的有些记忆。

关于外婆的记忆,经过岁月的洗礼,如今在我的脑海中只剩下这依稀的一段——外婆与她的1分钱。因为我自小未与外婆生活在一起,在我六岁前的时光里,唯一记得的片段便是每次去外婆那里,她总是想方设法的讨糖给我吃,像是表达平日里她无法给到我关爱的弥补。印象最深的一次便是,她摸遍了自己所有的口袋,也没有摸到任何可以拿给我的东西,于是她便起身拄着拐杖佝偻着身体领着小小的我一步一步缓慢的向邻居家的门前移动,那时的每户人家都有一个独立的院子,所以即使是隔壁的邻居,对于一老一少的我们而言也是需要走上一些时间的。当她用拐杖铿锵有力的敲打着邻居家的门,只为了借1分钱给我做零花钱时,我想那是一位老人面对她的孙女已经能够给出的全部。

更多关于外婆的故事,只能零星的从母亲那里听到些许。母亲曾说,年轻时她也去过一座城,曾追寻着她自己的追求,只是后来接到外婆的书信,总是催她回去照顾她,不忍将外婆一人留在家中的母亲便拗不过回到家乡发展了,母亲常常感叹:若不是你外婆的那句“四丫头,还是回来发展吧”将她困住,也许今日她的人生会是另一般模样,但正是因为那句“四丫头”叫回了母亲,让母亲对外婆有些许的怨,但也让母亲对外婆的感情最深。所以,现在回想,外婆离去的那年,我很难体会母亲的心情,一个即将分娩的女人,一边要面对为她付出一生的那个女人的离去,一边是她即将为之付出一生的孩子的降临,无疑,这种心情带给人的是一种精神的折磨,一段心碎的记忆。

母亲说,她小时候常常听到外公和外婆一言不合的打骂声,而女性往往是家庭角色的弱者,她说外婆这一生走得很不容易,受了很多罪,为她们付出了很多很多……

我记得所有的亲人披麻戴孝送走外婆的那夜,道路的两边摆放着长长的灯火,每隔一段路便有一处灯火,延绵不绝,好似要延续到生命的尽头。小小的我,跟随着大人们的步伐,在一片哀嚎声中,缓慢的移动脚步。那时的我,还尚未明白外婆已然逝去,只知道大人们好伤心,路好长,我好困……后来,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来的,只知道,当太阳再次升起的时候,我的生命里再也不会出现佝偻着身体拄着拐杖为了给我零花钱去邻居家敲门的那位慈祥的老妇人。

我想,外婆是爱我的,只是她这一生养育了9个子女,她无法把她的爱专一,她的爱必须是博爱,才能让她的每一个子女及它们的孩子都能多多少少分得一点她的爱,只是当所有的爱分完,她自己却所剩无几了。这是一份年幼时我曾经无法理解的博爱,一个女人要忍受多少次的痛苦,舍弃多少青春的美丽,付出多少生命的时间与精力才能将9个孩子都一一拉扯成人。如今,我懂了,因为我也成为了一位母亲。

我想起母亲常唱的那句歌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如今,母亲如当年的外婆一样,正在全力为她的孩子付出,我看到了她逝去的容颜,我看到皱纹悄悄爬上她的眼角,我看到她不再满头华发……我知道我现在看到她一切的变化,她也曾在外婆那里这样看到过,我也知道终有一天,我会像外婆和母亲一样,甘愿无私的为我的孩子付出着,直至我散尽生命中最后的光和热……

董卿说:“可能妈妈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我们可以不顾一切的,我们可以不顾任何的角色形象,把最真实的自己还原的那个人,还原在她的面前,可是我们没有考虑过她的感受。”所以,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之时,才知道少一些犟嘴,多一些对她们的疼爱。

谨以此文,致敬外婆!致敬所有的母亲!

此致,

敬礼!

注: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