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之(三)——美国20世纪经济大萧条
梳理金融危机的历史,到了第三个阶段,就是美国1929年-1932年的经济大萧条。
和之前的郁金香泡沫、英国南海泡沫类似,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前期,其实是一个大繁荣阶段。
20世纪20年代,整个美国都在经历着无与伦比的繁荣发展,工商业的大发展,为整个美国提振了信心,与此同时,投机故事成了一项全民消遣。
特别是到了1928年,从1928年3月到1929年9月,这18个月,大量公司的股票价格翻了几倍,人们陷入了疯狂。
(人是一种需要即时满足的动物,如果眼睁睁看着股市在长达18个月的过程中一直上涨,难免不会心动。特别是看到身边有人因为投身股市而一夜暴富时,自己也会疯狂地投入其中,成为了最后的接盘侠)
另一方面,监管制度的不成熟也助长了这一局面,股票操纵行为越来越严重。有庄家曾经操纵美国无线电公司的股价,短短4天之内便将股价拉升61%。联手坐庄、团伙对敲,各种手段的不断应用,股价被人为推高,形成了虚假的繁荣现象。
是泡沫,就终有破碎的一天。
1929年9月3日,股市平均指数达到了巅峰。
(这一巅峰,直到25年后的1954年,才又重新被突破。说回来,A股的历史最高点在2007年10月16日,当时达到了6124点,距今已经11年,如果说需要再过14年才能重新突破6124点,这个概率非常大)
之后,股市开始崩盘,而且跌势不止,即时在这其中,美国政府不断发表声明,表示美国整体经济和工商业都处于健康和繁荣的基础之上,但无法止住股市的跌势。直到4年之后的1932年,股市终于触底,除了“最没有风险”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股价“只”跌了75%,其他绝大多数股票的价格都下跌了95%以上。
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事件诞生了,并由此造成了美国几乎十年的经济衰落,使得20世纪前20年的经济发展毁于一旦。当然,也有一些积极的影响,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下了著名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宏观经济学,以及政府主导经济的思想也由此占据主流地位。
回顾这个事件,需要强化两个认知:
1、从长期看,经济发展是必然趋势。但从中期、短期看,必须尊重经济周期的规律,任何繁荣背后,都孕育着巨大的风险,都会面临回调的巨大压力,盲目追入高位的市场,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
2、在投资过程中,心里状态的内省非常重要,时刻控制自己的贪念和悔恨,流动性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