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2020-10-14  本文已影响0人  亲爱的小鱼老师

      大班的小女孩们,五岁左右。

      有一次在户外,几个小女孩儿在操场上用捡来的树叶,当化妆品,她们几个围坐在那儿,先拿了一片树叶当镜子,然后又拿起一片当粉扑和口红有模有样的往自己脸上抹抹完,还不忘照照镜子。小女孩儿们穿了新衣服、新鞋子会让老师看,会和小朋友炫耀,在家时要自己挑选衣服试来试去,要选一件自己喜欢的。

      有一次自由操作时,美工区里有小女孩儿用水彩笔当指甲油,给自己认真的涂抹,还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欣赏。


      这些在成人看来是“臭美”的表象,其实是孩子们的审美敏感期到来了,这个时期的孩子对自己的形象格外在意,有了自己对美的看法,尤其女孩子对自己的衣着和服饰产生了浓厚兴趣。

      美是一个非常抽象也非常个人的概念,这一概念在最初到底是怎么建立和形成的?在美学界和教育界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但可以肯定的是儿童最早对秩序的要求,受自然的启发,对完整、完美的要求以及渴望得到关注,这些因素逐渐在心理层面建立起不同的美的概念,他们会开始认为一些东西、一些结构、一些色彩搭配更和谐更舒服,让人感到愉悦,也开始为自己能够获得这种美的评价而进行努力。

      孩子的审美经历了一个不断升级螺旋式发展的过程,在最初可能是追求事物的完整,三岁以后,会把关注的焦点投注在自己身上,要求穿某件衣服,或者把妈妈的化妆品涂的满脸都是,四岁开始有自己的审美标准,挑选自己觉得美的环境或者艺术品,不到六岁的时候知道了颜色搭配,也明白口红要涂在唇线以内才漂亮。

      在这一系列的成长过程中,孩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成人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提供可以获得美的感知的环境,避免低俗、粗陋、不讲究的环境,以免降低儿童对美的要求。

第二,借助孩子的浓厚兴趣,让孩子学习一些简单的美学知识和色彩结构搭配,知道美的各种表现形式,从而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美。

第三,美是个性化的,我们自己和孩子都要明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观,对美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你认为是美的,别人不一定就认为是美的。美,这种判断标准在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不在于相互攀比,或与他人的过度一致,成人不应从自己的角度随意批判儿童对美的理解,更不可用不正常,怪异等定性的词语来评价孩子眼中的美。

第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爱美不是坏事,只要不过分追求虚荣,就值得鼓励。同时,要帮助儿童理解更深层次的精神之美,比如勇敢、善良、宽容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