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阅读 】 如何理解和实践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申报有哪些硬指
“特色小镇”的定义: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是创新发展平台。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它没有行政建制;特色小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它不是单纯的“大工厂”,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关键词:特色不是小镇的形容词,而是小镇的关键词,是小镇的核心元素。
面积:3-5平方公里(4500-7500亩)
核心建设用地:1平方公里(1500亩)
总投资额:3年30亿元到50亿元
运行:各方参与者联合成立“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作为统筹特色小镇的重要机构。
产业方向:发展国家政策扶持的七大产业和十大历史经典产业
发展使命:特色小镇是区域经济的发动机,是转型升级的试验田。示范小镇可以从市级开始,升级到省级、国家级、世界级,特色小镇要有领跑者,为建成一批高质量特色小镇树好典型、做好榜样,带动其他小镇比学赶超。
特色小镇成功创建指南
1、服务政府
特色小镇是一个社会共生有机体,离不开开明、服务型政府的支持,政府引导不越位,这是成功的母体。
特色小镇是探索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什么是供给侧改革?就是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包括制度供给、要素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
特色小镇,在小空间里融合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社区功能,构筑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于一体的产业创业创新生态圈,能集聚各类高端要素,诞生各种创新因子,孵化出新产业业态,将是新常态下创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提升供给效率、创新制度供给的全新空间。
2、投资主体
特色小镇需要一个核心投资主体,可以是村镇股份制企业、可以是当地龙头企业、可以是外来投资企业。
特色小镇建设得如何,不在于政府给帽子、给政策,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动力、市场是否有热情。如果只是靠政策、靠资源,缺乏市场基础,肯定干不久,不可持续。
因此,特色小镇建设不能由政府大包大揽,而必须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坚持市场化运作。
3、核心特色
特色小镇产业定位要“一镇一业”、“一镇一特”。突出“特而强”。产业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内容。要做到不重复、不雷同,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特”,是指每个特色小镇都要锁定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产业,以及历史经典产业中一个产业,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来建设,而不是“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是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强”,是指要每个小镇要紧扣产业升级趋势,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3年投入30亿元到50亿元,引进行业领军型团队、成长型企业,以及高校毕业生等90后、大企业高管、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者为主的“新四军”到小镇来创业创新,培育行业“单打冠军”,构筑产业创新高地,成为新经济的增长点。
坚持特色为王,突出特色亮点、强化高端引领,这个“特”体现在产业特色、生态特色、人文特色、功能特色等多个方面。
要彰显产业特色。
产业特色是小镇特色亮点的重中之重。小镇建设不能“百镇一面”。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小镇只有1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产业过于分散,肯定形成不了特色。在打造产业特色过程中,要着眼长远,聚焦前沿技术、新兴业态、高端装备和先进制造,突出科技含量、高新技术的比重、高端制造业的高端水平上。
如高端装备制造业小镇,要把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智能装备、航空航天等作为重点;健康小镇,要把生物医药、大型建设医疗设备领域等作为重点;环保小镇,要把能源环保作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在引领转型升级上作出示范。
要彰显生态特色。
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坚守生态良好底线,根据地形地貌和生态条件做好整体规划、形象设计,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都应当“一镇一风格”,充分体现“小镇味道”。
特别要重视生产和生态融合发展,做到特色小镇生态特色与产业特色、当地自然风貌相协调,打造的生态特色与小镇周边有显著区别。切不能发展了小镇经济,破坏了小镇环境。
可实行“嵌入式开发”,借鉴乌镇等模式,保留原汁原味的自然风貌,建设有地方特色和优良生态的风情小镇。
要彰显人文特色。
文化特色是软实力,也是产业发展最终的生命力。每个特色小镇都要汇聚人文资源,形成人文标识。特别是要把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全过程,结合自身实际着力培育创新文化、延续历史文化根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独特的山水文化,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区域特色文化。
4、产业驱动
特色小镇功能集成要“紧贴产业”,力求“聚而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融合,是特色小镇区别于工业园区和景区的显著特征。
聚,就是所有特色小镇都要聚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合,就是四大功能都要紧贴产业定位融合发展。
尤其是旅游、文化和社区功能,要从产业发展中衍生、从产业内涵中挖掘,也就是要从产业转型升级中延伸出旅游和文化功能,完善好功能,而不能是简单相加、牵强附会、生搬硬拼。
特色小镇形态打造要“突出精致”,展现“小而美”。 特色小镇的建设形态很重要。尤其是现代社会,美好的事物、美丽的环境都能转化为很强的生产力。
首先,骨架小。特色小镇的物理空间要集中连片,有清晰的界定规划范围和建设用地范围。规划面积要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原则上不能超出规划面积的50%。
其次,颜值高。所有特色小镇要建成3A级景区,其中旅游产业特色小镇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再次,气质特。特色小镇要根据地形地貌,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确定好小镇风格,展现出小镇的独特味道,原则上不新建高楼大厦。
5、创新机制
特色小镇运作机制要“破旧去僵”,做到“活而新”。
市场化机制是特色小镇的活力因子。“活”,就是建设机制活。用创建制代替审批制,实施动态调整制,彻底改变“争个帽子睡大觉”的旧风气;建设上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摒弃政府大包大揽,体制机制非常活。
“新”,就是制度供给新。扶持政策有奖有罚,运用期权激励制和追惩制双管齐下的办法,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特色小镇,省里给予建设用地和财政收入奖励,对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用地奖励指标;对于国家的改革试点、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试点,允许特色小镇优先上报、优先实施、先行突破。
坚持创新为魂,建设创意小镇、打造人才小镇。要强化产业创新发展。
一是要强化技术创新,做强特色产业。特色小镇应该是先进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小镇。
二是要加强创意发展,加快培育新业态。
三是要加强合作创新,加速集聚高端要素。
7大新兴产业的特色小镇,要紧紧围绕各自的产业定位,运用互联网+、信息智能等现代技术,借助科研机构共同开发应用先进技术,结成创新伙伴,缩短创新成果转化过程,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引领产业发展;历史经典产业,要深挖传统工艺,运用现代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培育新粉丝,力争做成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
特色小镇要建成创意小镇。每个特色小镇要根据产业特点和自然禀赋,建设一个创客中心,以好创意来丰富特色小镇的业态,创造性地培育出一批一二三产联动、历史现代未来同现、生产生态生活共融、宜居宜业宜游的新产业,实现产品创新与业态创新联动,以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新的消费群体,激发新的消费需求。
特色小镇是有物理空间边界,但没有产业合作边界,是各种高端要素集聚流动的开放小镇。
所有小镇要瞄准与产业定位相关的高端人才、高端资源和高端产品,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搭建创新交流平台、技术合作平台、品牌发布平台等,集成利用好各种高端要素,打通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促进各种技术、资金、人才自由流动、高效利用。
6、和谐社区
特色小镇是一个新型城乡经济和消费发展的纽带,在这里要大力发展社区组织力量,形成一个可以聚人气、通人文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社区,让城市人找得到“乡愁”,吃得到健康农产品,享受旅居度假生活。
7、客户市场
特色小镇不能面面俱到,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一定要结合自身竞争优势,抓住核心客户群体,充分挖掘核心客户的需求,满足客户消费利益,客户才能忠诚相随,客户市场才能坚固不破。
8、利益分配
特色小镇是一个政府、村民、企业、消费者等多方利益交集的共生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用市场化、股权化的利益分配机制,只有共同做大蛋糕,才能分享经济成果,才能造福一方百姓。
9、公益力量
公益力量是无穷的。特色小镇要引导和自发成立大批社会公益组织机构,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在特色小镇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爱社、爱民的优良传统,要崇尚公德心、孝心、博爱、宗教等精神信仰,要为特色小镇注入精神力量,为民众凝聚价值依归。
现江苏省委书记、原浙江省长李强系统阐述:怎么理解和实践特色小镇?
在中央政府的推动下,原本就火热的特色小镇最近更是呈现出了烈火烹油炙手可热的新局面。我们注意到,梦想小镇是浙江在建设特色小镇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方向和范式。去年,时任浙江省长的李强在调研特色小镇过程中对梦想小镇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即兴讲话,深度阐述了自己对特色小镇、梦想小镇的发展思路,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我非常关注梦想小镇的成长。两个月前,刚刚来看过,与年轻人一起聊创业的事,今天再来看看新变化,再与大家聊聊,也是我主动要来吸一吸创业创新最前沿的新鲜空气,避免脑子僵化。最近微信上关于梦想小镇的消息多起来了,我每篇都会认真地看。
刚才,看了梦想小镇创业“种子仓”、中国(杭州)财富管理论坛主会场建设现场、梦想小镇创业先锋营,与参加喜洋洋CEO创想会的青年人作了对话,感到这里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对这样的成长速度,我很高兴。
从概念提出到先导区块初步成型,到现在大量投资孵化机构与创业者抢着入驻、一席难求,仅仅用了6个月时间,了不起。梦想小镇选择在杭州市城西“出生”,看来找对了地方。
梦想小镇是什么?当时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希望这里成为天下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起步的摇篮,让梦想变成财富,梦想成真。后来,我琢磨这里应该是一个新型的“众创空间”、一个巨型的孵化器、一个创业青年的社区、一个信息经济的新马达、一个互联网创业的生态圈……其实,梦想小镇刚出生,不用给她太多的定义,长起来后创业青年们自然会用他们的方式描述的。
在我看来,梦想小镇要有三个追求:
一、梦想小镇要成为“众创空间”的新样板。
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台风”已经来临,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动力,创业理念、创业主体、创业服务都有了很大转变。特别是,创业主体正由“小众”、精英走向“大众”,形成以高校毕业生等90后年轻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创业者为主的“新四军”。
前段时间,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可见,梦想小镇生逢其时。
过去,在短缺经济时代,浙江的草根创业是“一遇雨露就发芽,一遇阳光就灿烂”,肯吃苦、敢创业就能创富成功。如今的市场大不一样了,看看每年的富豪榜的结构就知道了,人才创业将成为主流。要帮助大众创业,需要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的多维要素支撑,需要打造全新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为创业创新“种子”提供优质的土壤、阳光和雨露,以此让创业者的奇思妙想与市场需求充分对接。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把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列为全省要着力打造的4大生态系统之一。我认为,“众创空间”就是开放式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是浙江打造整个创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为大众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的创业服务社区,绝不是简单的房地产空间。这就像美国硅谷的“车库”创业,它引发了美国一波又一波新经济创业浪潮,诞生了像雅虎、脸谱等国际互联网巨头。
当前,浙江创业创新氛围浓厚,改革让创业门槛降低,丰厚的民间资本正在寻找投资蓝海,阿里系、浙江大学等源源不断输送创业创新人才,让包括梦想小镇在内的“众客空间”迎来了最佳发展机遇。
现在,阿里巴巴“百川计划”首个创业基地、创业先锋营等一批“众创空间”已落户梦想小镇,已经有了良好开端。你们也提出,三年内要集聚大学生创业者1万名,创业项目2000个,集聚基金(管理)及相关机构300家以上,这个目标如果能实现必将引爆浙江新一轮新经济创业创新。
我的想法,梦想小镇要向深圳、北京的柴火创客空间、创新工场、车库咖啡等对标学习,力求超越。要成为“众创空间”的集成者,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态和运营机制,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程孵化链条,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园丁”般的优质服务。总之,有了阿里巴巴这样的榜样,有了梦想小镇这样的摇篮,杭州有理由成为中国互联网创业的首选地。
二、梦想小镇要成为信息经济的新发动机。
当今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任何产业只有拥抱互联网,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去年省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作为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七大万亿级大产业之一,目前发展势头良好。杭州是我省发展信息经济的先导区,产业规模、资源集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比较优势,滨江区、西湖区、余杭区都有不错的基础。
我常说,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平的”,各地都有发展机会,但是对于互联网创业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则是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源禀赋,科技、人才、资本、环境等各种高端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我认为,梦想小镇是具备这种条件的,坐拥未来科技城的核心区域、接受阿里巴巴的辐射、又有省市区政府“店小二”式的精准服务。凭借这个条件,梦想小镇定位于互联网创业,是可行的、也是现实的。要推动“互联网创业小镇”和“天使小镇”双镇融合发展,实现线上与线下互动、科技与资本共舞、孵化与投资结合,使梦想小镇成为我省互联网创业的新空间、信息经济的新增长点。
从更广范围来看,抓信息经济就是抓实体经济的提升发展。梦想小镇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有可能成为杭州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爆点”,既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又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初创型优质互联网企业。
同时,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并永久落户乌镇,将带动更多的人才、信息、技术、资本和资源向浙江聚集,如何将发展机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也是当前重要的任务。梦想小镇要担负更重的职责,承接更多的互联网资源落地、生根发芽。我希望,梦想小镇与乌镇能够成为浙江信息经济的“双子星”——两个新的发动机。
三、梦想小镇要成为特色小镇的新范式。
建设特色小镇是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省政府在新常态下作出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战略举措。从全球来看,特色小镇在发达国家也是拉动经济的发动机。比如,众所周知的达沃斯小镇、“资本+技术”的硅谷、被称为对冲基金大本营的美国“格林尼治镇”、汇聚全世界艺术家和金融家的意大利波托菲诺小镇。
我省要培育的,就是以此为标杆的一批特色小镇,如互联网创业小镇、云计算小镇、基金小镇、丝绸小镇、旅游风情小镇、文化创意小镇等。在我眼里,这批特色小镇应该有新的资源组合方式、新的规划建设方式、新的产业生成方式、新的文化呈现方式,它们是浙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个个新空间,是浙江经济转型发展的一台台新发动机,它们也是浙江彰显区域特色文化的一个个新舞台。
新常态下建设特色小镇,需要摒弃行政化的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和体制束缚,关键要有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
要把握好四点:一是明确产业定位,聚焦信息、环保、旅游、健康、新金融、时尚、高端装备等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二是坚持企业主体,以企业化投资主体主导规划建设,政府主要做好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等服务工作;三是抓好空间布局,每个小镇聚焦一个产业,规划面积合理控制;四是强化项目组合,围绕一个产业做好项目组合,包括一二三产项目的组合,生产、生活、生态项目的组合,并彰显文化内涵、创造旅游功能。
现在,梦想小镇建设已初显雏形。我的想法,梦想小镇建设要力志打造成为全省特色小镇的新范式。这就需要从硬件建设转向软、硬件同步统筹推进,需要加大对国内外优质互联网企业和平台、天使基金、私募金融、互联网金融等科技金融企业的挑商选资力度,需要制定最“妥贴”的扶持体系,力争各类高端资源的大聚合能产生真正的化学反应,让全国甚至全球的创业青年向这里集聚,催生阿里、腾讯这样伟大的企业,助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我看好梦想小镇,其实是因为我看好年轻人的创业创新潜力。年轻人的梦想实现了,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梦想也就实现了。
本文转载于《地产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