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君不见黄金满籯要心计,大印如斗为身雠 | 另类的唐宋八大家曾巩

2024-09-29  本文已影响0人  舞英社

曾巩(1019 年 9 月 30 日 —1083 年 4 月 30 日),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世称 “南丰先生”,名列 “唐宋古文八大家” 之一。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生平经历1:早年经历:曾巩出生于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他自幼聪明好学,读书过目成诵,十二岁时尝试写作《六论》,文词有气魄;十六、七岁时,已诵读六经,立志成为优秀的古文家。曾巩年轻时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经历了多次落榜。直到嘉祐二年(1057 年),与弟弟曾牟、曾布等一门六人俱中进士,从此进入仕途。仕途生涯:曾巩初任太平州司法参军,后历任越州通判、齐州知州、襄州知州、洪州知州、福州知州等地方官职。在地方任职期间,他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民生问题,深受百姓爱戴。例如,在越州任通判时,遇上饥荒,他提前安排,劝说富人申报存粮并以稍高价格卖给百姓,同时借给农民种子并延缓赋税;在齐州知州任上,打击豪强,治理水患,推行保伍之法等。晚年经历:元丰三年(1080 年),曾巩赴沧州途径京都,受到神宗召见和赏识,留京任三班院供事、史馆修撰等职,后擢拜中书舍人。元丰五年(1082 年),曾巩患病,又逢母亲去世,便离职。元丰六年(1083 年),曾巩病逝于江宁府(今南京),葬于南丰源头崇觉寺右。南宋理宗追谥为 “文定”。

文学成就散文风格:曾巩是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在古文理论方面主张先道后文,文道结合2。他的散文风格古雅、平正、冲和,源于六经,又集司马迁、韩愈两家之长,平实质朴,温厚典雅2。其文章主题明确,说理有条不紊,精于炼句,语言净洁,尤善用排比句、对偶句2。代表作品:曾巩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元丰类稿》五十卷,加收二卷《集外文》,更名《曾巩集》。他的名篇大都属于记体散文,如《墨池记》《越州赵公救灾记》《醒心亭记》等。这些作品记事翔实、论理切题,熔记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深刻有力,通情达理2。历史评价:曾巩在文学上的成就得到了当时及后世许多人的高度评价。王安石认为 “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朱熹特别推崇曾巩,说 “予读曾氏书,未尝不掩卷废书而叹,何世之知公浅也”;《宋史・曾巩传》称他的文章 “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豆包


家贫故不用筹算,官冷又能无外忧。

交游断绝正当尔,眠饭安稳余何求。

君不见黄金满籯要心计,大印如斗为身雠。

妻孥意气宾客附,往往主人先白头。

——《戏书》曾巩

唐宋八大家,韩愈唐代古文运动的发起者,《马说》《师说》等名篇不朽于世。柳宗元,一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闻名于世!而苏洵、苏轼、苏辙,这三苏父子文章更是名满天下;而王安石,又是一代改革实干家,加《伤仲永》“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政治、诗文,可谓甲天下!

而独有曾巩似乎名不见经传?

曾巩是穷人家的孩子,他父辈在他这里落寞了,甚至最后赴京赶考的路上,父亲在赴京途中去世,他还无钱安葬其父……有这样难堪的经历。

他青年期间,虽文章很好,但奈何家族又有弟弟妹妹,还有哥哥过早离世,又侄子需要照顾,所以他很早就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

但,他还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以乐观的心态,读书、学习,抚摸生活的创伤。

他因家庭原因39岁才跟年届21岁的苏轼,19岁的苏辙同榜进士。

他年轻的时候就得到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推崇,政治生涯中更是于王安石为友……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能够经营自己的家庭,抚恤自己的族人,还有对王安石的激进也力主劝诫。

曾巩的诗文,没有如其他的七位大家那样闪耀,但,他仍然以他的人品、政绩、低调而成为了千千万万,平凡读书人、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

他是在近代新文化运动中才逐渐衰微的,而他的古文却成了可以为人习得的榜样。

有如杜甫之于唐诗。

吾性虽嗜学,年少不自强。所至未及门,安能望其堂。

荏苒岁云几,家事已独当。经营食众口,四方走遑遑。

一身如飞云,遇风任飘扬。山川浩无涯,险怪靡不尝。

落日号虎豹,吾未停车箱。波涛动蛟龙,吾方进舟航。

所勤半天下,所济一毫芒。最自忆往岁,病躯久羸尫。

呻吟千里外,苍黄值亲丧。母弟各在无,讣归恐惊惶。

凶祸甘独任,危形载孤艎。崎岖护旅榇,缅邈投故乡。

至今惊未定,生还乃非常。忧虑心胆耗,驰驱筋力伤。

况已近衰境,而常犯风霜。驱之久如此,负疴固宜长。

朝晡暂一饱,百回步空廊。未免废坐卧,其能视缣缃。

新知固云少,旧学亦已忘。百家异旨趣,六经富文章。

其言既卓阔,其义固荒茫。古人至白首,搜穷败肝肠。

仅名通一艺,著书欲煌煌。瑕疵自掩覆,后世更昭彰。

世久无孔子,指画随其方。后生以中才,胸臆妄度量。

彼专犹未达,吾慵复何望。端忧类童稚,习书倒偏傍。

况令议文物,规摹讵能详。轮辕孰挠直,冠盖孰纁黄。

珪璋国之器,孰杀孰锋铓。问十九未谕,其一犹面墙。

几微言性命,萌兆审兴亡。兹尤觉浩浩,吾讵免伥伥。

因思幸尚壮,曷不自激昂。前谋信已拙,来效庶云臧。

渐有田数亩,春秋可耕桑。休问就医药,疾病可消禳。

性本反澄澈,清田去榛荒。长编倚修架,大轴解深囊。

收功畏奔景,窥星起幽房。虚窗达深暝,明膏续飞光。

搜穷力虽惫,磨励志须偿。譬如勤种艺,无忧匮囷仓。

又如导涓涓,宁难致汤汤。昔废渐开辟,新输日收藏。

经营但亹亹,积累自穰穰。既多又须择,储精弃其糠。

一正以孔孟,其挥乃韩庄。宾朋顾空馆,议论据方床。

试为出其有,始如宫应商。纷纭遇叩击,律吕乃交相。

须臾极万变,开阖争阴阳。南山对尘案,相摩露青苍。

百鸟听徘徊,忽如来凤凰。乃知千载后,坐可见虞唐。

施行虽未果,贮蓄岂非良。何殊厩中马,纵齕草满场。

形骸苟充实,气力易腾骧。此求苦未晚,此志在坚刚。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如下:

开篇自述求学经历:诗人说自己本性虽然喜爱学习,但年少时不够自强。还没到达学问的门口,怎能期望登堂入室。

回忆艰难经历:随着时间流逝,自己已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任,为了养活家人四处奔波。曾经历过各种艰难险阻,如面对落日下的虎豹、波涛中的蛟龙等险恶环境。还回忆起过去自己生病身体羸弱,又遭遇亲人离世的痛苦,独自承担凶祸,艰难地护送亲人灵柩归乡,这段经历让他至今仍心有余悸。

感慨学问之难:谈到学习,他觉得新学的知识很少,旧学的也已遗忘。百家学说旨趣各异,六经文章丰富深奥。古人穷其一生研究学问,也未必能精通,著书立说想要辉煌,但其中的瑕疵也会被后世发现。当今世上没有像孔子那样的圣人来指导,后人各有各的理解和主张。自己才能平庸,对学问的研究也难以达到很高的境界。

表达奋发之志:不过诗人想到自己还算年轻,应该激昂奋发。有了几亩田可以耕种,生活有了保障,便可以安心读书。他不畏艰难,努力探索学问,就像勤劳耕种会有收获,涓涓细流也能汇成江河。要不断积累知识,去粗取精,以孔孟之道为正,学习韩愈、庄子的文章。与宾朋一起探讨学问,就像音乐的律吕相互交融。相信经过努力,未来可以看到像虞舜、唐尧那样的盛世。

结尾表明决心:最后诗人表示,现在追求学问还不算晚,自己的志向坚定刚强。

整首诗既表达了曾巩对自己过去求学不精、生活艰难的反思,也展现了他对学问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望,体现了他坚定的治学精神。

这样的长篇,可以比肩唐代诗魔白居易。

所以有这样的才华,曾巩能够成为唐宋八大家不足为奇了……

——力 2024年9月30日 甲辰年八月廿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