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教学札记】为什么海力布要死呢?

2022-10-12  本文已影响0人  宁超群

学习《猎人海力布》,小组进行了创造性复述前,我请学生罗列评价标准,什么才算好的创造性复述。学生们讨论后罗列了三条标准;

第一,保持主要内容的完整性,添加或者删改的内容要合理;第二,复述时可以加上表情动作,传递出感情;第三,复述时音量适中,表达要清晰流畅。

第一次练习创造性复述,我用的是“救蛇得宝”的内容,换视角,同桌练习,一个人以海力布的角度讲给同桌听,另一个人以白蛇的角度讲给对方听。随机抽一组同桌上台其余人做评委。两个人刚开始以为是表演课本剧。澄清是复述后,他们说,也练习过讲故事。男孩以海力布的视角讲,下面评委给了三分,认为复述者把海力布的热心助人和不贪财,不求回报讲出来了,得三分,但是救白蛇的重要内容删得太厉害,没有表现出人物的同情心,扣掉两分。还有一个同学提出详细的建议,可以加海力布的心理活动,更能突出人物的特点。复述者谦虚地听着,很有感触。我总结了复述者和点评者各自的努力,期待后面的创造性复述有更棒的表现。果然,以白蛇视角讲故事的女孩,根据评价标准,获得了评委的满分。

第二次练习创造性复述“救人变石”的内容,以乡亲的视角,小组内练习后选一个代表上台讲。上台的孩子讲的眉飞色舞,把大家代入了海力布就乡亲的场景。有孩子说,我能不能在满分上再加一分,给6分。说出理由,当然可以!评价的孩子也说得头头是道。

我做了五分钟的小练笔:写写海力布的演讲稿(劝说乡亲们离开的话),说清楚为什么要搬走,时间紧迫,又不能说太多,评判微写效果的标准就是把我当乡亲,我看见这些话后就知道为什么要搬家,而且愿意马上走。

“你没有说清楚宝石怎么来的,我不相信你的话。我不走。”

“你没有说清楚为什么会变成石头,我都不知道咋回事,不走。你白白牺牲了。”

孩子们一边笑一边写。很快就把握住了两个要点:简要说清楚宝石的来历以及变石头的原因。

“写的再清楚,如果海力布不不变成石头,乡亲们是不会相信的。”一个孩子自言自语。

我问他:“你是怎么想的?”

他说:“不管海力布说得多么清楚,多么动人,大家也不会相信他的话。只有他变成石头,才证明他的话可信。”

“海力布是一个好人,应该给一个好的结局。可是,这个故事里,为什么非要海力布死呢?”

“这个问题棒极啦!非常有探讨价值,不过你们现在学习的东西,还无法支撑你们自主理解。因为这里面涉及到远古时代的文化。”

中午利用午休前时间,让孩子们练习静坐,顺便和他们聊那个好问题:为什么海力布要在这个故事里死去?

英雄是一种文化。海力布是一个英雄。什么是英雄?为了他人,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作出极大的牺牲,完成大多数人无法做、不敢做或者不愿做的事情。只有把海力布放在生死考验下,他为了救乡亲,选择了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才算得上英雄。如果海力布仅仅是那个故事里有同情心的,热心助人的人,他还算得上英雄吗?这里寄托着如果遇到苦难,有英雄出来拯救人们的美好愿望。

其次,我们看到的影视作品或者文学作品里有时候会出现神奇的宝物,这些宝物一定会有限制,为什么?因为人性太过于复杂(一个孩子接嘴说:“人性不能直视。”我微微一笑,用赞赏的眼神示意他来讲,他他摇头,表示继续听)任由其无法无天,滥用神通,这个世界就会乱套,所以一定要有限制。包括孙悟空,那么神通广大,还有紧箍咒管着。

还有,民间故事体现的是远古的文化。《猎人海力布》是游牧文化的代表,《牛郎织女》是农耕文化的代表。古时候,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享受读书或者艺术,普通人的精神何处寄托呢?那就讲故事,把现实里无法实现的愿望放到故事里,通过想象去实现。这些故事口耳相传,故事内容不断丰富,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创造性地讲故事,民间故事因此而来。

我很少一次性说这么多话。他们一向活跃,也很难得静心听那么长时间。今天他们竟然听得入了神,教室里鸦雀无声。平时教室里难免浮躁与闹腾。今天孩子们的反馈告诉我:可以通过知识的魅力去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