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鉴赏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1],乡音无改鬓毛衰[2]。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3]。
>注释
[1]老大:年龄很大。
[2]鬓毛衰(cuī):头发已花白疏落。“衰”在这里读cuī,稀疏之意,一作“摧”。
[3]客:这里指作者贺知章。
翻译
少小离家乡,老大回故园。
乡音虽未改,鬓毛已花白。
村头问儿童,儿童不相识。
含笑对我问:客从何处来?
>鉴赏导示
这首《回乡偶书》是贺知章辞官还乡所作。诗人当时已八十六岁高龄。“偶书”的字面意思是“偶然之中写就”,其实是指作者思想感情不由自主的流露。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述了他回到阔别五十余年的故乡时所遇到的情景,“从反面写久客伤老之情”(喻守真语)。
鉴赏
这首诗的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居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试想,一个多年客居他乡的游子回到了故土,离家时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归来时已变成华发稀疏的耄耋老人。几十年的岁月就在“少小”与“老大”之间倏忽而过,真是分分秒秒催人老,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不由得让人伤感唏嘘。
次句从“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状,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用离家多年却“乡音未改”暗寓故土难忘,而久别的故乡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吗?我的故乡还记得我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容颜上写满沧桑的老人感慨万千地走在回乡的路上。
三、四句转而写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诗人没有接续一、二句写感慨的具体内容,而是将笔宕开,撷取了非常平常的一个生活片断——儿童看见陌生的面孔,好奇地问:“客人,你从哪里来?”儿童的提问出乎自然,合情合理,诗人听来却颇为诧异:这是我的故乡啊!我怎么成了客人了?诧异中有可笑,可笑中有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无奈。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极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生活情趣。读罢全诗,我们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