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6

2018-03-16  本文已影响0人  两餐便当

春眠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很好地阐述了春天到来的景象,春天不知不觉走来的时候,鸟儿已经啼鸣,当春花还在斗艳的时候,奈何一夜春风及雨水的到来,伤了满地。

诗词在诉说春天的到来,诗人亦表达了另一种伤感!

按现代的生活节奏所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去表达劳动者的勤奋。用初春的鸟儿去比喻勤劳,实在是最好不过了!

当然,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候,无论害虫,还是益虫都苏醒了,鸟儿才不管你是害虫还是益虫,只要能吃饱肚子,就可以了。我们在赞美鸟儿勤奋的同时,亦看到了鸟儿那种饥不择食的贪婪!所以,鸟儿的啼鸣,又是另一种生物的悲哀。

初春开花的植物,都开得很绚丽,无限地放大锦束,为的是抵御春风夜雨的无情,只能抱着团开。我们常看到的桃花,梨花,还有樱花等等,都是这样的!她们给我们制造了一幅洋洋洒洒花瓣飘落的美景图。

同时花儿盛开的无奈,在春天得到了很好的体验。使我们可以直观地感触到大自然的神奇。诗人在刻画的初春,表达得恰如其分时,同样表达着另一种哀伤!

在初春这样的季节里,理解这首诗的时候,人们常说,正月里,不剃头。后面再加上,剃头,死舅舅。

虽然,这句话流行了不知道多少年了,算是一句老话,按照老话的说法,应该有其道理。

我们的父辈以前,大多都是农民,农民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土地抢时间。春天来了,要及早整理田地,这样,播种才有收获。

但初春的季节,冬天的寒毒在这个时间也开始复苏,且来得凶猛。再加上寒风阴雨的到来,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应该是不可估量的。在那时,医学还不够发达去解决问题的日子里,人们能想到的,只能留着头发,去抵御春寒。这就是老话常说的正月不剃头的缘由吧!

但人性都不能很好地贯彻的时候,只能用剃头,死舅舅,据说,这样的事也的确恰巧发生过。在那些年代,用这样的宣传效应,去警醒初春是不能剃头。是人们与自然抗争的结果。

回到现代社会里,随着人们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好,社交要求越高,个人形象的重要性都很重视。那么,正月里剃头,死舅舅这一说,其实也失去了警示的作用。但在初春的季节里,预防风邪寒毒,比在冬天里更加重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